無性系良種茶園以其發芽整齊、產量高、品質優、經濟效益顯著而成為廣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建立高標準茶園,采取規范的種植及栽培管理技術,是提高茶樹種植成活率及達到茶葉早投產、早豐產、高品質、高效益的關鍵。現就無性系良種茶樹種植及幼齡茶園管理技術作如下簡單介紹。
一、基地選擇
(一)園地選擇:選擇的茶園要求集中成片,交通方便;坡度在30°以下;土層深厚(1米以上),地下水位低(1米以下);土壤肥力高,有機質含量豐富(1.5%以上);土質疏松,通氣、透水、蓄水性能良好的沙質壤土。
(二)土壤酸堿度適宜:PH值要求在4.0-6.5之間,低于4.0或高于6.5都不宜建立無性系茶園,對初選定的地塊最好用石蕊試紙比色測定土壤酸堿度。
二、茶園開墾
(一)茶園規劃:茶園開墾前要進行全面規劃,做好道路網(主道、支道、步行道、環圓道)、水網(渠道、主溝、支溝、隔離溝)的設置,挖建蓄水池和積肥坑,蓄水池要與溝渠相通,以便引水積蓄。
(二)園地開墾:開墾分為初墾和復墾。(1)初墾:要求耕翻深度80厘米以上,耕翻時把雜草翻入土中作為肥料,同時清除草根、竹根、樹兜、石塊等雜物,力求清除干凈、徹底,以免再生。初墾時間一般在每年的6-8月份。(2)復墾:經初墾后的土壤經一定時間的風化和下沉,應進行一次復墾,把未清理完的草根、亂石清理干凈,并將自然下沉的土壤進行一次平整,以便開溝種植。
三、抽槽改土
(一)挖種植溝:經復墾的茶園,距梯沿70-80厘米,劃行按大行距150厘米,挖深、寬40×40厘米的種植溝,做到長行在外,短行在內。
(二)施足底肥:在挖好的種植溝底層畝施熟化后的豬糞、堆肥等有機肥2500-3000公斤或餅肥200-250公斤或生物有機肥250公斤左右,回填部分土即可種茶。
(三)調節酸堿度:對PH值高于6.5的土壤,在抽槽回填時應施硫磺粉30-50公斤調低PH值。一般同底層肥混合施用20-30公斤,回填部分土后,再施10-20公斤(有條件的地方,最好能在種植溝處客10-15厘米的黃土)。
四、科學種植
(一)種植時間:種茶的最佳時間應選擇在氣溫較高,茶樹地上部停止生長,而根系活動較為旺盛的秋冬季(10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或翌年早春(2月中、下旬-3月上旬)進行,選擇陰天或雨后土壤濕潤,空氣濕度較大的天氣種植。
(二)種植密度:種植密度直接關系到成園后茶葉優質、高產、高效益的持續時間和茶園管理的方便性。一般中小葉品種采用雙行雙株條列式種植,即大行距150厘米,行株距35×35厘米,畝植株數4500-5000株。
(三)劃線定位:茶苗在種植前要事先劃線定行,從地塊最長的一邊開始,距梯邊70-80厘米,由外向內定線,最后一行離山邊隔離溝60-70厘米。
(四)種植技術:選良種壯苗,根部沾黃泥漿,根部入土(根部要舒展,種植時根部切勿接觸到肥料,以免傷根)至泥門以上2-3厘米處,壓緊踩實(以茶苗拔不動為宜),然后每叢澆定根水1公斤(以澆濕澆透為準),上蓋5-6厘米松土,并隨即在茶苗距地面12-15厘米處剪去多余的枝梢或嫩芽葉,有條件的可在種植行覆蓋2-3厘米厚的稻草或用40cm寬的地膜覆蓋茶行,把茶苗頂部膜劃開露出茶苗,并將茶苗根部膜和膜四周用土壓實,以起到保濕作用。覆土深度可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靈活掌握,氣候寒冷,沙性的土壤保蓄水能力較差覆土可深些,粘性較強的土壤容易板結,通氣透水能力差,覆土宜淺。
(五)保苗措施:茶苗種植后,必須保證成活,成活率越高,成園快,缺株斷行少,產量高,效益好。茶苗種植后,由于苗小抗性低,必須采取澆水、根際覆蓋等措施,防止茶苗低溫受凍或干旱缺水死苗。
1、低溫防凍:茶苗種植后遇低溫天氣可用薄膜、稻草或作物禾稈覆蓋防凍。
2、澆水抗旱:移栽茶苗根系損傷大,移栽后必須及時澆水,澆到成活為止。伏旱季節,最易使茶苗脫水,必須及時采取灌溉或挑水勤澆并覆土保墑。
3、根際覆蓋:根際土壤覆蓋是防止根際土壤水分蒸發,保墑蓄水最好的一種方法。具體做法是:在茶苗根莖兩旁根系分布區,覆蓋寬20-30厘米,厚4-5厘米的覆蓋物,上面再壓碎土。
4、及時補苗:對缺株斷行的要用同樣的品種茶苗補齊,補苗時間一般在翌年春天或秋天進行,否則等茶苗大了進行補苗不易成活,有大苗欺小苗的現象,被補的小苗一直處于劣勢、生長不良。對于缺株比較嚴重,缺株率超過30%以上的茶園,可采用并園方法,即把缺株較嚴重茶園的茶苗拔出并在一起,便于管理,被挖出的空缺地塊,重新種植,以保證不同地塊茶苗生長一致。
五、幼齡茶園管理
(一) 定型修剪:茶樹具有明顯的頂端生長優勢,如不修剪,任其自然生長,則主干枝長勢強,生長快;側枝相對長勢弱,生長慢,造成枝疏葉散,葉層薄,采摘面小,產量低。進行定型修剪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粗壯有力,分布勻稱,分枝層次多且清楚的骨干枝和生長健壯而茂密的生長枝,使茶樹形成良好的樹冠結構和高、幅度比例合理的采摘蓬面。
1、第一次定型修剪:當茶樹樹高達30厘米以上,離地5厘米處的主莖粗達0.3厘米以上,并有1-2個分枝,可在離地20厘米左右進行第一次平剪,秋冬季節種植的茶苗,修剪時間可在種植后第二年的秋季或第三年的2月中、下旬進行,修剪后立即施肥。
2、第二次定型修剪:當茶樹樹高達45-50厘米時,離原來剪口提高15厘米左右進行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肥培管理好的幼齡茶園,可在種植后的第三年進行兩次定型修剪;肥培管理一般的茶園,可在種植后第三年的秋季或第四年的2月中、下旬進行第二次定型修剪,修剪后立即施肥。
3、第三次定型修剪:當茶樹樹高達65-70厘米時,離第二次剪口提高15厘米左右,即離地50厘米左右進行第三次定型修剪,修剪后立即施肥。茶樹經過三次定型修剪后,茶樹高度和蓬面幅度都已達到一定的采摘要求,可根據"五采五養"的留養原則,采取留1-2葉,采一芽一、二葉或一芽二、三葉的采摘標準,進行打頂采摘,以進一步培養采摘蓬面。
(二)合理施肥
1、施足基肥:每年秋冬季,茶樹地上部停止生長,而茶樹根系活動相對旺盛,有利于根系對養分的吸收和根系養分的貯存,以供應來年春季茶芽的萌發與生長,所以必須十分重視幼齡茶樹對基肥的施用。基肥施用時,要做到"施肥時間要早、施肥數量要足、施肥深度要深、肥料質量要好"。
(1)施肥時間要早:茶樹停止生長后,氣溫較高,茶樹根系活動較旺盛,有利于根系對養分的吸收與積累及茶樹抗寒越冬和春梢的形成與萌發。施肥時間一般在茶樹停止生長后的10月中、下旬。
(2)施肥數量要足:茶園的基肥主要為有機肥,營養元素含量低,只有足夠的數量才能滿足茶樹生長對養分的需求。一般基肥用量不得少于全年用量的50%,具體可根據幼齡茶樹樹齡逐漸加大施肥量,基肥數量一般掌握在畝施菜籽餅或生物有機肥或茶葉專用肥40-80kg+20-40kg含磷鉀比例高的復合肥。
(3)施肥深度要深:茶樹是深根系作物,只有根深才能葉茂,而且茶樹根系具有明顯的向肥性,施基肥適當深些,才能把根系引向深層和擴大根系活動范圍與吸收容量,以提高幼齡茶樹在逆境條件下的生存能力,確保安全越冬。幼齡茶園可根據樹齡由淺逐步加深,施肥深度一般掌握在15-30厘米。
(4)肥料質量要好:幼齡茶樹根系分布較淺,樹體較小,抗逆能力較差,使用的基肥既要考慮能改良土壤,充分被茶樹根系吸收,又要考慮能提高幼齡茶樹的耐寒、耐旱和抗病蟲害能力,所以使用的基肥最好是菜子餅或生物有機肥與含磷鉀比例高的復合肥配合使用。
2、及時追肥:待茶苗成活有嫩新根長出3-5厘米,即可開始追肥,第一次追肥數量為畝施尿素8公斤或硫酸銨10公斤或稀糞8-10擔,以后根據茶樹生長情況,每輪或隔輪施肥一次,用量逐步增加,由于幼齡茶樹樹體較小,抗逆能力較差,追肥時應增加磷鉀肥比例,以提高幼齡茶樹的抗逆能力, N:P:K比例一般掌握在2.5-3:1:1,每年施用追肥數量一般掌握在15-30kg尿素+磷鉀比例高的復合肥20-40kg。
3、勤除雜草:幼齡茶樹枝條稀疏,地面覆蓋率低,雜草容易生長,應利用雨后初晴天氣或結合幼齡茶樹施肥及時除草,切莫造成"草包茶"。
4、及時防治病蟲害:幼齡茶樹害蟲主要有假眼小綠葉蟬、螨類、茶毛蟲等幾種常見茶樹害蟲,應根據各種害蟲的不同生活習性在害蟲的防治適期及時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