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緣,西鄰毛里塔尼亞、塞內加爾,北、東與阿爾及利亞和尼日爾為鄰,南接幾內亞、科特迪瓦和布基納法索,為內陸國。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干旱炎熱。中、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分為三個季節:3~5月為熱季,6~10月為雨季,11~2月為涼季。熱季最高氣溫達50℃,涼季最低氣溫為14℃。
由于常年溫度較高,日照時間長,茶樹新陳代謝旺盛,全年茶樹新梢無明顯的休止狀態,因此一年四季都有茶可采。只是有旺、淡季之分。主要考慮到茶樹在一年中應有一定的留養生息時間,所以大部分集中在5~11月采摘,這時期的產量占年總產量的90%以上,也就是說,雨季是茶葉采制加工的高峰季節。
馬里發展茶葉生產。得到了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我國對馬里的主要經濟援助項目之一。幾十年來,我國曾多次派茶葉技術專家前去指導。在我國技術專家的指導下,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為了發展馬里的茶葉生產,主要采取了以下技術措施。
1.抓剪、采、肥,加強茶園栽培管理
在當地高溫多濕的雨季里,由于剪后的第一輪芽葉來不及采摘或采不干凈。芽葉就極易老化,影響第二輪芽葉的萌發。為此,在保持茶園水肥充足的條件下,在同一塊茶園,每年至少必須深修剪兩次,否則就會嚴重影響當年產量。修剪時間分別在4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這樣既可提高發芽密度.增加茶葉產量,又能提高芽葉嫩度,提高鮮葉品質。一般情況下,修剪后一個月左右就可采茶。采摘掌握批次分明、及時采凈的原則,不延誤季節。不使芽葉老化。為促使茶樹長勢旺盛,提高產量,除及時清除茶園雜草外,每年每公頃茶園還需施尿素、復合肥等催芽肥500~600公斤。分別在每次修剪后茶芽開始萌發時施下,因此時正值雨季,茶園土壤濕潤,加上土壤沙性較重,施肥后對促進芽葉生長,增加產量效果十分顯著。
2.抓茶園灌溉,確保茶樹生長
在馬里茶廠,水是茶樹的命根子。在長達半年之多的干旱季節里,茶園除有大量的芒果樹自然遮蔭、降低陽光輻射、減少水分蒸騰外,主要還是依靠引水自流灌溉。茶廠近年來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做好長達70多公里的西法拉果河流域兩岸的現有森林保護工作,增加枯水季地下水源。二是加強水利工程(支干渠道)的維修養護工作,減少水分滲漏損失。三是實行統一灌溉,專人負責,分片分塊落實到人的茶園灌水責任制。由于及時采取了這些管理措施,最近幾年來,特別是2002年。盡管年降雨量只有741.3毫米,是一年,整個茶廠不但沒有枯死一棵茶樹,而且還達到年產干茶101.4噸,比上年增產11%。
3.更新改造,提高茶葉產量
馬里國家終年氣候炎熱,茶樹芽葉生長極快,盡管每年進行多次修剪,但茶樹高度還是不斷增加,多數地塊的茶樹高度在120厘米以上,不但給茶園管理帶來不便,而且樹高無人采摘,使產量急劇下降。為盡快改變茶園面貌,提高茶葉產量,最近三年來,他們大刀闊斧地采取臺刈、重修剪等措施,逐年分批更新改造茶園。改造在4~9月的雨季進行,由于溫濕度適宜于茶芽萌發生長,剪后當年就可以打頂采摘,以后幾年通過多次打頂、增施肥料、及時除草等培育管理措施,將樹高控制在50~60厘米,就可投入正常采摘。目前茶樹長勢普遍旺盛,茶園面貌一新,茶葉產量逐年提高,2000年改造的當年,產量就達60.4噸,比1999年增長4倍以上。實踐證明,在馬里的氣候條件下,茶園更新改造是茶園管理中一項增產增收的主要技術措施。
茶樹是馬里共和國的一種新作物,經過四十多年來從試種到大面積發展,在栽培技術上取得的成功,是中國茶葉科技工作者的驕傲,也是中馬兩國政府和人民友好合作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