㈤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后苗圃管理的好壞對扦插成活率的高低、苗木質量的優劣、 出圃的遲早,均有決定性的影響。這里著重介紹夏秋扦插后的管理。
1、扦插當年越冬前的管理
扦插后到越冬前是插穗愈合生根的時期,也是關系到扦插成活率高低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管理的重點是光照和水分管理。
⑴光照管理:夏秋季光照強,氣溫高,如不遮蔭,會造成葉片灼傷,嚴重時會造成插穗大量失水而枯萎死亡。插穗的芽、葉依靠光合作用才能形成營養物質,如果沒有光照,光合作用無法進行,插穗不能發根,最終會導致插穗死亡。因此,在遮蔭時,必須控制好遮蔭度,一般遮蔭60%—80%為好。在具體應用中,應結合品種特性和不同生育階段靈活掌握。大葉品種的葉片較大,耐光和耐熱性都較中小葉品種差,其遮蔭度要高些; 中小葉品種遮蔭度可低一些。扦插初期遮蔭度要高些,隨著插穗根系的逐步形成,遮蔭度也可逐步降低。
常用的遮蔭方法有搭遮蔭棚和在苗畦上插遮蔭物。遮蔭棚所用的遮蔭材料有竹簾、蘆簾、草簾(障)等,也有用杉木枝、禾草直接固定在架子上遮蔭的。由于簾子的透光率是固定的(一般為20%—30%),需要通過每天揭蓋的早晚來控制受光量。扦插初期,要早蓋晚揭。為了省工,也可日夜遮蓋,以后隨著插穗逐步生根和光照的逐漸減弱,可逐步推遲蓋簾,提早揭簾,陰雨天可全天不蓋。用杉木枝等物遮蔭時,可通過逐步稀疏遮蓋物來增加透光度。 在苗畦上插遮蔭物,常以鐵芒箕為材料,3—5根一簇,間距6—10厘米,排成三角形插在苗畦上,扦插初期要插得密些,發現空檔要及時初插,以后逐步刪疏。到10月中下旬可逐步揭除遮蔭物。
秋插時應用塑料遮陽網,遮蔭效果也很好。遮陽網宜選用黑色的,將網固定在遮蔭架上(平棚、拱形棚皆可),不必每天揭蓋,水可直接從網上澆下。 具有管理省工,使用壽命長,成本低等優點,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遮蔭材料。 冬季遮蓋,還具有一定的保溫作用。
⑵水分管理: 插穗生根前主要靠莖從土壤中吸取水分和葉片從空氣中吸取少量水分來維持體內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理代謝活動。 而這兩方面的吸水力都很弱,如不注意保持一定的土壤和空氣濕度,吸水就更加困難,造成吸進的水少于葉片蒸騰的水,導致插穗體內水分失去平衡而死亡。但是,如果土壤含水量太高,會造成土壤空氣不足,插穗呼吸困難,發根延遲甚至不發根。一般以保持土壤持水量70% —90%為好,發根前高些,保持80%—90%。 隨著插穗開始發根和氣溫逐漸降低,土壤持水量可低些。據楊亞軍觀察,夏插中小葉品種約40天開始發根,60天左右基本齊根。因此,在扦插后40天內,晴天每天早晚各澆1次水,40天后可改為每天澆水1次,也可隔幾天溝灌1次水,40天后可改為每天澆水1次,也可隔幾天溝灌1次,溝灌時,以水灌至苗畦高度3/4 左右為度,經3—4小時后即行排干。兩個月后可視天氣和苗畦土壤情況靈活掌握,以保持土壤濕潤、土色不泛白為度。遇到大雨、久雨時,要及時排水。
為了省工,也可用塑料薄膜覆蓋封閉育苗,不必每天澆水。在苗畦上搭中高50厘米左右的拱形架,插好后澆足水,蓋上塑料薄膜,四周密閉,上蓋簾子遮蔭(用有色薄膜可不遮蔭),經40—50天插穗發根后即可揭膜煉苗,入冬前再重新蓋上薄膜越冬。
此外,這段時期還要注意防病除草。因苗圃環境陰濕,易感病, 最好在插后立即噴一次波爾多液(每100升水加0.3—0. 35千克生石灰和0.6—0.7千克硫酸銅),以后發現病害及時噴藥。雜草要拔早、拔小,如因拔草而松動插穗周圍土壤時,要立即壓實。
2、越冬期的管理
冬天來臨之前,茶苗剛生根,比較幼弱,抗寒能力較差。因此, 越冬期的管理應圍繞防寒防凍,確保幼苗安全越冬。常用的防寒措施有:
⑴行間鋪草。鋪草可以提高地溫,減輕結冰后的抬苗現象,并能減少苗畦土壤水分蒸發。在冬季氣溫不很低的地區,所插品種又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時,用這種方法可有效地保護茶苗越冬。鋪草常以稻草15—20根扎成一束,鋪于行間,越冬后任其腐爛作肥料。
⑵蓋棚、搭防風障。入冬后重新蓋上簾子,有一定的防寒作用。 據測試,在簾子覆蓋下,氣溫比露地高0.5—2℃。對于一些抗寒力較弱的品種,還可在苗圃的西、北兩面搭防風障,風障用禾草編扎,高60—100厘米。對于抗寒力特別弱的品種,還需要用塑料薄膜覆蓋越冬。
⑶及時扶苗。冬季遇到嚴寒時,會出現凍土抬苗現象,使得茶苗根系外露,應及時扶苗壓土。
⑷灌水抗旱。冬季土壤水分蒸發少,一般不會出現旱情,但有時也會出現冬旱,從而加劇寒害。因此,要注意及時澆水或灌水抗旱。
3、開春后至出圃前的管理
這一時期的管理,主要圍繞著培育壯苗來進行。
⑴適時揭膜。開春后氣溫逐漸回升,蓋膜越冬的要適時揭除薄膜。因為薄膜覆蓋下的茶苗,往往縱向生長大于橫向生長,莖桿細,且很嬌弱,如不及時揭膜加以煉苗和培育管理,就很難達到出圃標準。揭膜可在4月中旬前后進行,先打開兩頭,過2—3天后, 白天揭天向陽的半邊,晚上再蓋回,經3—5天后,才將薄膜全部揭除。這樣可使茶苗有一個適應過程,不會因突然改變外界環境而死亡。
⑵合理追肥。開春后茶芽開始萌發生長,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隨之增加,必須及時給予補充。但這時茶苗根系還不發達,地上部也很幼嫩,因而不耐濃肥,必須掌握好先淡后濃、少量多次的原則。春茶前期追肥可用加水10 倍左右的人糞尿,或0.2%的尿素(或0.5%的硫酸銨)水溶液澆施。茶苗長到10 厘米左右時,可把肥料濃度提高1倍; 每10—15天施1次,整個春茶期間施4—5次,每次施液肥量為每畝1500千克左右。夏茶期間一般不再追肥,以控制茶苗高度,防止征長。秋季視茶苗長勢,酌情施1—2次肥,這時可進行干施,在葉片干燥時,將肥料均勻撒在苗畦上,并輕輕指動茶苗,使莖葉上的肥粒落到畦面上,干施每畝用量為5—6千克,施后工立即澆1次水,以增加肥效。還可葉面噴施約2000倍的“愛農”營養液,對促進茶苗生長,也有較好的作用。
⑶及時治蟲除草。茶苗枝葉幼嫩,易發生蟲害,特別是靠近生產茶園的苗圃,更易遭受蟲害。苗圃常發生的害蟲主要有茶蚜、小綠葉蟬、茶尺蠖等。在害蟲發生季節要經常,一旦發現,及時防治,所用農藥種類、用量和用法,均與生產茶園相同。
雜草與茶苗爭水爭肥,影響茶苗生長,發現雜草,要及時拔除。
⑷ 抗旱保苗。這時茶苗根系已基本形成,對水分的要求雖不像扦插初期那樣高,但由于扦插苗根系較淺,加之苗圃中茶苗密度大,因而很容易受旱害的威脅。發生旱情時,要及時灌水或澆水抗旱。夏季如遇持續高溫干旱,還需重新進行遮蔭。
㈥營養缽扦插育苗
利用營養缽扦插育苗,苗木生長健壯、根系發達,且移植時根系不受傷害,定植后恢復快,成活率高。在一些移栽季節干旱缺水的地方,營養缽苗移栽成活率比常規扦插苗高18.52—27.41%。 但不足的是工序繁瑣,成本較高。 各地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
1、制做缽體
扦插育苗所用缽體規格一般為直徑10厘米,高20厘米,可用塑料薄膜燙制,也可用稻草沾黃泥纏制。
⑴塑料薄膜缽:將塑料薄膜裁成長33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橫向對折,將兩條短邊燙合(接縫約1.5厘米),即成直徑10厘米、 高20厘米的圓向形缽體。為操作方便,也可先將薄膜栽成寬33厘米、長200厘米(只要是20的 2部數即可)的長條形,燙合成一個直徑10厘米的長筒,再剪成一個個20厘米長的缽體。
⑵草泥缽:先制做一個高30厘米的瓶狀木模,木模下部20厘米的直么為 10厘米,上部10厘米逐漸變細,形成一個瓶頸狀的手柄。 也可用符合規格的玻璃瓶代替。用粘性強而不帶砂的黃泥加水調成糊狀,將稻草3—5根為一束, 蘸上黃泥漿,由下而上纏繞在模具上,達到規定高度(20厘米)后,外面再抹上一層黃泥漿,抽出模具,晾干后即成。
2、開床槽
營養缽苗圃對土地的要求與普通扦插苗圃基本相同,最好設在待種茶園附近,以便就地移栽,節省人工,減少破損。
圃地經平整后開挖床槽。一般床槽長15米,寬1米左右,深8—10厘米。挖出的土堆在一旁,以備制做營養土用。床槽底面要鏟平。
3、配制營養土
營養土用肥沃的壤土,每立方米土中加餅肥6千克,或廄肥60千克,充分拌勻即成。如果土壤比較粘重時,需加入1/3的砂加以改良。一般每立方米營養土可裝800只缽。
4、裝土與排缽
草泥缽裝土比較方便,可先將缽在床槽中每10個排成一列,然后用小鏟將營養土鏟入缽中,并用鏟柄將土適當島實,營養土裝至缽高的3/4為止。上面裝心土,撳實后稍低于缽口即可。裝填塑料薄膜缽時,需兩人同時操作,一人將缽撐開,使缽與床槽底面平齊;一人將土鏟入缽中,其后操作與草泥缽相同,邊裝邊將缽在床槽中排列好不論是草泥缽,還是塑料薄膜缽,裝好土后都要充分淋水,使土壤沉實,如發現缽中土壤下陷時,用心土補滿。最后還要將苗床四周用土培好,并將缽間的空隙用土填滿。
5、扦插
中小葉品種每缽插3株,成品字形排列;大葉品種每缽扦插1—2株。缽內、缽間插穗葉片的朝向都要保持一致。插后1個月內,要經常檢查,發現插穗死亡,及時補插。
6、插后管理
營養缽扦插育苗的管理與常規扦插基本相同,但由于營養缽的土壤容量小,土溫和水分變化大,對其管理的要求更高, 每天灑水的次數和水量要比常規扦插適當增加,遮蔭期也要適當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