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冷水關鎮茶園村新發展的茶園里,到處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從外地運來的茶苗,先修剪枝葉,以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成活率,再一株株栽植到地里。去年冬季栽下的茶苗,已經有50多厘米高,排列整齊,長勢良好。
“新茶園沒發展起來之前,原來的茶山成了荒山,我們村叫茶園村,但相當長一段時間卻不產茶葉。”村民洪中書說。
“二三十年前,我們這里的茶葉還是很多的,后來由于交通不便、市場不好、茶園老化等因素導致茶產業衰落,茶山逐漸荒棄。”洪中書說。
沒有茶葉的茶園村,山多地少,經濟收入單一,村民大多選擇外出務工。沒有交通優勢,沒有區位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茶園村怎么發展?
當地有著較長的種茶歷史,加上地處高山,生態環境良好,種出來的茶葉品質不錯。于是,該村決定重拾荒廢了20多年的茶葉產業。
雖然是重拾“舊業”,但他們卻換了新的發展思路,即:業主帶動,抱團經營。村里引進重慶古道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在該村啟動建設生態茶園項目,成立了茶緣春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
通常公司發展產業多會選擇一次性“買斷”土地使用權,以土地流轉的方式發展,而古道茶業是采取發展“股東”的方式,實行股份制,把農民變成自己的“合作伙伴”。
“公司占50%,集體占10%,農戶占40%。”古道茶業負責人羅元兵說,村民只需要將公司所需土地入股,便可享受分紅。前3年是茶苗的生長期,公司提供種苗和種植技術,并聘請村民栽種茶葉,村民有務工收入。
3年后茶園投產,茶園經營權收益權歸村民。公司按各等級鮮葉的市場價格保質保量收購,村民就有了茶葉收入,公司還將基地所產生利潤的15%分紅給村民。
羅元兵介紹,公司一畝地將投入3800元。
公司投入大量資金,3年后茶園收益歸村民,公司圖的是什么呢?
羅元兵說,他們圖的是穩定的鮮葉來源和有保障的茶葉品質。他說,茶葉的品質直接關系到茶葉的價格。以前,采取土地流轉的方式,請村民來打工,但茶園并不是村民自己的產業,當“甩手掌柜”投入精力有限,品質難保障。采茶季如出現請人難,茶葉質量存在很大的風險。現在采取“業主出資農戶出力”這種模式,前期業主負責購置、栽種茶苗以及管護,茶葉開始產出后就交給村民自己管理,能夠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
羅元兵介紹,村民在享受優越條件的同時,也有自己的義務,那就是保證茶葉的數量和質量。村民種植茶葉的畝產量參照每年的平均值,如果數量低于40%、質量不達標,他們就把經營權收回來承包給另外的人。也就是說,如果茶葉管護不好,村民每年只能得到土地流轉的費用。
“我們通過爭取農委的專項資金、扶貧項目資金等用于茶葉產業,并在交通、水利等方面進行配套。”冷水關鎮副鎮長彭兵介紹,茶園村計劃3年內發展茶葉1000畝以上。
為了讓村民感受發展茶葉產業帶來的實惠,今年春天,該鎮組織茶園村的10多位村民,前往四川雅安名山區茶葉基地“取經”。
了解了茶葉品種、市場行情和茶葉基地建設情況后,村民親身體會到,名山持之以恒地發展茶產業,經驗值得學習。更讓村民們感嘆的是,當地不僅把茶葉產業發展壯大,而且還把茶山也打造為賣點,開發出一系列涉及吃、住、行、游、購、娛的商品。這一切都讓村民們備受鼓舞。
茶園村“第一書記”胡衛紅表示,“小茶葉”也可做“大文章”,發展茶業只是開始。下一步,茶園村還將擴大茶園規模,發展茶文化旅游經濟,托起村民的致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