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時少用香料,盡量別用色拉油,換成純菜籽油味道會更好。”近日,在雅安市名山區解放鄉銀木村農民夜校里,一堂烹飪提升技術培訓課正在開展。在剛結束的國慶長假中,銀木村多家民宿和農家樂正式開張,大家對如何提升旅游和餐飲服務質量的需求更加迫切。
秉承“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理念,今年,銀木村成立了月亮湖旅游專業合作社和銀木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為全村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我們主要聚焦茶旅融合業態培育,開展手工茶制作、民宿發展、廚師廚藝、金融知識等專題培訓。”在銀木村黨支部書記彭啟華的動員下,現在村里有十余家民宿和農家樂正在建設,其中有5家已投入運行。
近年來,銀木村培育特色產業,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硬件資源,打造農民夜校“開放式”實訓窗口,從產業經營到文化傳承,銀木村正逐漸走出一條符合本村“按照有關工序,將一個個優質的小青柑掏空、洗凈、晾干,再往里裝上上等的茶葉,然后晾曬、烘干、包裝,即成了上市的柑普茶。”近日,筆者在浦北縣龍門鎮一家柑普茶加工企業看到,廠房一角里隆隆運作的“掏果肉”機,正在有條不紊地給小青柑做“空心術”,工人們在一個個簸箕前,往掏空的柑果裝進茶葉,場面熱火朝天。
該柑普茶企業老板介紹,由于柑普茶既具有健脾和胃、化痰止咳、降脂減肥、抗動脈硬化、抗衰老等功效,又融和了醇厚的茶香、果香,形成了獨特的口感,因此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產品遠銷廣東、福建、江浙、東北等省市,成為致富路上的“金果茶”。
近年來,浦北縣緊扣扶貧產業開發,借助“世界長壽之鄉”品牌,大力發展“柑普茶”新興產業,通過給四會柑“動手術”,與云南普洱茶“聯姻”,推動了四會柑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全縣種植柑桔橘面積4萬多畝,發展柑普茶加工企業近百家,帶動就業1萬人以上,實現年產值1.5億元以上,有效帶動了廣大貧困戶脫貧致富。
據了解,四會柑在當地又稱“剝皮柑”,顧名思義就是等果實成熟后剝果皮賣的。由于陳皮的銷路單一、價錢不穩定,因此很難發展成為農戶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為改變這一現狀,浦北縣積極創新產業發展方式,大大增加了四會柑的附加值,實現每畝四會柑創收2萬多元,平均帶動貧困戶每戶年增收7000多元,闖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經過特殊工藝加工的柑普茶,市場上多的賣到幾百元錢一斤,少則100多元一斤。”分管扶貧工作的龍門鎮副鎮長尹開譽介紹,目前柑普茶已發展成為龍門鎮的一張產業扶貧名片,全鎮有柑普茶加工企業60多家,建成與柑普茶有關的扶貧就業車間5個,帶動了本鎮及周邊大批農戶、貧困戶就業,加快了脫貧致富步伐。
為推動柑普茶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該縣還會同欽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在龍門鎮新豐種養專業合作社成立了首個利用小青柑開發功能性柑普茶的科研基地,通過開展《利用小青柑開發功能性柑普茶的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范》課題研究,推動柑普茶從外形、加工工藝、品質、食品安全等方面建立統一標準,形成統一規范管理,不斷加快柑普茶產業發展壯大,讓廣大農戶得到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