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七月七日,七夕,也稱乞巧節。
除了近年來更被關注的“中國情人節”身份,乞求智慧和巧藝也是傳統風俗。
雖然是個小伙兒,但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的何盛彬也要向您展示一下他的巧手和巧思。
在何盛彬的茶園里,有幾棵黃化的茶樹。黃化了的綠茶氨基酸含量更高,口感也更好,這讓他看到了商機。
“截肢”、“輸液”、“護理”、“斷頭”,他為自家的茶樹做了一次“整容”手術。
經過幾年的選苗、育苗,黃化的茶樹漸漸長大、成熟。黃化茶也給他帶來了不錯的收益。
何盛彬卻不滿足于此。好琢磨、好動手的他又開始養魚。別人養魚多是養在魚塘里,他卻養在了稻田里。
綠油油的稻田下,魚兒以害蟲為食,排出的糞便正好作為水稻的肥料;魚兒游曳翻動泥土,又為水稻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魚兒養大了,何盛彬就拿來做熏魚。
熏魚所需的材料中,有一種“秘密武器”——茶末。
炒制黃化茶時會篩出不少茶葉末子,量大還沒什么用處。熏魚時加進去,不僅能去腥味,還會給魚帶來別樣的風味。
茶末有了新用途,何盛彬又開始研究其他廢料。
以前,何盛彬為了做高端黃化茶,一年當中只采春茶。
夏秋季節不采茶也就沒什么收入,他就琢磨著采收夏茶、秋茶做成紅茶。
制作紅茶這事兒,又給了他一點啟發。
給茶樹“整容”的最后一步是“斷頭”。為了讓喜陽的黃化茶曬到更多的陽光,修剪時會剪下大量的枝條。
這些枝條留之無用,棄之可惜,但一般都是任由它們爛在地里做肥料。
這回,何盛彬把它們撿了回來做了一批紅茶。
修剪下來的廢棄枝椏做成紅茶,這品質自然是不能喝的。他是打算用做紅茶的方法,再經過壓制,把它們做成工藝品。
掛飾、擺設、屏風……這樣的工藝品也讓茶香味留得更久,飄得更遠。
三四月采春茶,五六七八月做紅茶,九十月收水稻,十一十二月熏魚干……一年四季,他都沒閑著。
巧思、巧手,讓何盛彬的黃化茶茶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