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貧困地區茶產業為載體,以普通茶園的提質增效、助推精準扶貧為核心目的,充分發揮‘政府+電商企業+茶農合作社’的聯動作用,開創的一種新型茶產業開發思路。”4月13日,原云南省普洱市景谷縣扶貧工作隊總隊長、省農科院科研管理處處長申時全如此表示。
申時全介紹,在云南省農科院掛鉤扶貧點“景谷縣鳳山鎮順南村”,省農科院跟昆明思普茶葉公司摸索出了一套適合順南村產業脫貧的“愛心茶園電商扶貧”新模式,即“愛心茶園”由云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專家統一指導種植加工,按照有機茶園標準管理茶園,并引入良種提升茶葉品質,精細化采摘制作,提升加工水平,實現提質增效,茶園增產增值,并以“互聯網+愛心茶園+科技興茶+精準扶貧+茶農合作社+貧困茶農+電商平臺”的形式與外部市場進行無縫對接,以茶產業致富,帶動茶農脫貧。
“愛心茶園實現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以提質增效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茶農增收為目的。最終實現了政府、茶企、茶農三方共贏。”申時全表示,“科技興茶”以茶產業為主帶動多產業發展的致富之路。
他介紹,“愛心茶園”工程,促使順南村“愛心茶園”茶葉毛茶價格從之前平均18元每公斤,2016年收購價漲到30元每公斤,2017年達40元每公斤,2018年春茶收購價格達到了50-110元每公斤,大幅度提升了順南村茶農的收入。
云南省農科院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扶貧措施,更加突出脫貧攻堅的“造血”功能。
云南省農科院副院長戴陸園認為,一方面是扶貧項目到位。比如確保順南村有1至2個產業發展項目,扎實推進“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并組建了由182名專家組成的專家服務團,為景谷縣、鳳山鎮、順南村及科技指導員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開展技術幫扶。
治窮先治愚,扶貧要扶智。云南省農科院還結合該院人才、技術優勢,加大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使貧困戶的思想意識、從業技能和自我發展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此外,為進一步加強對景谷特色農業的科技支撐,該院與景谷縣于2016年簽訂了院縣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共建“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景谷)試驗站”為平臺,加快特色大健康生物產業發展,推進畜牧產業標準化建設及飼草飼料開發應用,將景谷縣納入省農科院的農業科技成果綜合示范縣,共同開展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試驗示范、成果轉化服務與技術培訓等工作,著力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強化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大力打造農產品品牌,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提升景谷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更好地引領普洱市乃至全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發展。
戴陸園表示,省農科院按照“聚焦順南村、服務鳳山鎮、輻射景谷縣”的工作布局,以規劃統領、培訓先行、成果示范、龍頭扶持、集約經營、產業培育等為主要工作任務的思路,從自身實際出發,緊扣脫貧、摘帽、增收3個主要目標,瞄準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積極探索新技術、新理念、新業態、新方法在科技扶貧中的作用,不斷完善科技幫扶措施,突出 “造血”功能,堅持科技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確保順南村29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全部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