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縣南坑鎮葛竹村地處南靖縣西部,平均海拔千米以上,人口1698人,是九龍江西溪發源地。
走進這個美麗的茶村,抬眼望去,周邊茶山濃郁的綠意仿佛要漾出山頭,輕柔的山風吹在臉上,讓人陶醉。一幢幢掩映在綠樹中的新房,向人們展示著村莊的富美。去年7月,葛竹村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省級傳統村落”。
“我見證了家鄉這些年來的種種變化,它從一個交通不便、人人都想外出打工的落后村莊,變成一個基礎設施完善、發展勢頭良好的美麗鄉村。村里的父老鄉親,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后帶來的幸福感。”南靖高竹金觀音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南靖高竹“翰林府派下第九代制茶傳人”賴玉春高興地說。
政府修路,群眾致富。
“2001年以前,由于交通不便,這里很多茶農漸漸放棄了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茶葉種植,到外面謀生。”賴玉春回憶說。
從南坑鎮葛竹村到縣城有40多公里的路程,道路坑坑洼洼,要走3個多小時。崎嶇的山路導致茶葉等農作物在運輸過程中品相損傷很大,賣不出好價格,很多茶農無奈之下只能外出務工。
2001年1月,為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南靖縣政府對南坑鎮鎮區至葛竹村段的公路進行修整、拓寬,并鋪上了柏油。交通瓶頸破解后,外出的茶農紛紛回家從事茶葉生產,葛竹村茶產業迅速恢復了生機。不到一年時間,葛竹村就成了茶葉集散地,往來車輛增加了5倍以上,單車道的村路已經滿足不了群眾發展生產的需求。
2012年初,南靖縣積極向上爭取補助資金,拓寬建設了南坑至烏石山、葛竹村九龍江西溪源雙車道水泥路。2012年11月14日,這條水泥路全線通車。
“現在,從葛竹村到縣城只需1個小時,寬敞平坦的道路讓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不再受到損毀。由于品相好、原生態,農產品賣出了好價錢,各種生產物資也能順利運到村莊,價格比以前便宜20%左右。一升一降,村民們得到了實惠,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賴玉春感慨地說,過去上山采茶,茶農在坑坑洼洼的路面騎摩托車,經常摔得人仰馬翻。去年3月,當地政府在茶山修建了1.7米寬的水泥路,就再沒發生類似事故了。
路通了,葛竹村因其風光秀麗,在熱衷“采茶游”的游客的口口相傳下,漸漸成了一個茶文化旅游村落。村民們自發組成了采茶隊,在節假日即興表演采茶技藝,與游客共同分享幸福。
保障電力,茶廠飄香。
隨著葛竹村茶葉產量的不斷增加,村民漸漸用以煤、木柴為燃料的機器設備代替純手工制茶。“傳統加工方式不但成本高、勞動強度大,而且溫度、火候都難以控制,加工出來的茶葉色澤差、香氣淡。”賴玉春說。
近年來,南靖縣大力提倡電氣化制茶,保護生態環境。葛竹村村民陸續改用電力制茶機械,節約生產用能成本。
“搖青機、揉捻機、烘干機、炒青機一齊上陣,至少需要5臺電動機同時運轉,耗費電量相當大。如果用電超過負荷導致斷電,炒青炒到一半機器突然不轉了,茶葉因溫度過高一下子就著火了,前功盡棄。”賴玉春說,過去,在制茶高峰期,困擾茶農的用電問題時有發生,經常飯煮不熟、水燒不開、燈亮不了,茶農的生產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如今,葛竹村有1.5萬畝茶山,上千臺制茶設備,每年要加工500多萬公斤茶青。如果沒有電或者電壓低,這茶就沒法制作了。”賴玉春感嘆道,雖然南靖縣供電公司不斷對線路進行整改,不斷增容變壓器,但每逢制茶高峰期,電網負荷猛增,經常會出現低電壓、停電、斷電。
急民之所急。2015年2月,在南靖縣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供電公司投入了2300多萬元對南坑鎮村雅村、葛竹村實施兩個35千伏輸變電工程,新建5000千伏安變壓器2臺、35千伏出線1回、10千伏出線10回。這兩個變電站趕在2016年春茶采摘前全部竣工投用。
此外,當地政府還投入630萬元用于葛竹村、高竹村、高港村的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引入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對線路進行絕緣化改造,對變壓器進行增容改造,重新合理布局線路走向,有效消除了低電壓現象。
打造品牌,茶農增收。
2012年11月,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賴玉春整合資源,在家鄉成立了南靖縣高竹金觀音茶葉專業合作社,為合作社的1000多名社員提供茶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雖然葛竹村有200多年的種茶、制茶歷史,當年卻沒有創建自己的茶葉品牌,茶葉只能賣給品牌廠家,利潤十分微薄。”賴玉春說,在茶葉市場不景氣的時候,扣除生產成本,一年到頭茶葉生產不但沒有利潤,還倒賠錢。
“茶葉要有自己的品牌,這樣才會賣出好價格。”賴玉春說。
賴玉春為家鄉的茶葉統一注冊了“高竹金觀音”“土樓高竹金觀音”兩個品牌商標,讓更多人知道家鄉的茶葉,也讓家鄉的茶葉提檔升級。
隨著茶葉品牌的推廣,“高竹金觀音”的知名度不斷提升,銷售市場逐漸拓寬,當地茶農的收入也隨之提高。“現在,一個普通家庭一年賣茶的收入有10萬多元,扣除勞動力和制茶成本,每年有6萬多元的純收入。”賴玉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