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黃山市祁門縣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七中全會和十九大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中向好發展。
祁門縣實現生產總值65.1億元、同比增長8%,財政收入7.3億元、增長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9億元、增長1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40元、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0元、增長9%。
(一)突出優化結構、轉型升級,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著力做精一產、做強二產、做優三產,三次產業比重優化為9.5:39.5:51。祁紅產業“五大提升工程”成效明顯,祁紅加工產值10.1億元、茶業綜合產值30.3億元。“天之紅”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中醫藥產業穩步發展,種植道地中藥材面積3500畝,成功組建種苗培育基地,組培白芨種苗2100萬株。工業經濟轉型增效。電子產業產值增長12%,黃山電器場效應管項目竣工投產,華特電器、硅鼎電子在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園區經濟穩步增長,品電科技、祁晶電子等4戶企業落戶電子產業園,黃山藥谷、凱利焊接等企業閑置資產有效盤活,園區產值增長11.5%。全域旅游扎實推進。加快建設“兩帶兩圈”,“黃山168”大本營和步道建設穩步推進,成功舉辦多場次徒步越野挑戰賽。
(二)突出聚焦發力、擴大投資,發展支撐持續增強。扎實開展項目建設大會戰,全力推進30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1億元。祁紅綜合大市場主體工程、祥源智能茶旅基地等項目基本建成,東街歷史文化街區、祁紅文化博覽園等項目扎實推進,城市備用水源、農華生物科技等項目開工建設,黃景昌高鐵、德上高速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面實施農村公路暢通工程,完成18條縣鄉公路改造提升,建設里程219公里,完成投資3.2億元。加快推進水利建設,大北河蘆溪段綜合治理全面完成,陳河小流域治理列入國家治理計劃,完成投資9100萬元。招商引資取得突破。出臺招商政策“10條”,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2個,實際到位內資增長13.3%,油茶博覽園、竹跡新材料等一批項目相繼簽約落地。項目儲備得到加強。
(三)突出統籌推進、建管并重,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堅持“一尊重、五統籌”,著力推進城鎮建設,城鎮化率提高到51.7%。新城區建設步伐加快,示范高中開工建設,快速通道基本建成,常住人口達1.5萬人。老城區改造力度加大,整治老舊小區3個,改造城市道路5條,新建停車場3個。祁紅特色小鎮建設強力推進,街道立面改造、河道綜合治理、梅南公園提升等重點工程加快實施,累計完成投資2.6億元。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16個中心村達到省級驗收標準,50個自然村治理改造有序實施,西塘、文堂、石舜、新聯等重點村建設初見成效。
(四)突出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特色優勢日益彰顯。編制完成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在黃山市率先推行“林長制”,扎實開展林業增綠增效行動,新增造林面積2000余畝;全面推行“河長制”,閶江、大北河等重點河流水污染防治全面加強,祁門縣水質達標率達100%;狠抓大氣污染治理,污染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空氣優良天數達95%,連續四年入圍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環保治理成效明顯。認真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
(五)突出以人為本、精準脫貧,民計民生持續改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脫貧攻堅扎實推進。堅持聚焦發力、精準施策,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投入扶貧專項資金5634萬元,落實扶貧項目191個,4000余貧困人口、2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達到戶脫貧、村出列標準,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民生工程全面完成。高質量完成38項民生工程,投入資金6.7億元,其中縣級配套資金1.4億元。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十三五”發展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我們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加快建設更具盛名的中國紅茶之鄉和全省生態經濟強縣。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做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把轉型升級作為產業發展的主攻點,增創經濟發展新優勢。
大力發展以祁紅產業為主導的精致農業。深入實施祁紅產業振興計劃,持續推進“五大提升工程”,新增綠色有機茶園6000畝,創建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3-5個,鼓勵紅茶企業優勢互補、品牌整合,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力爭紅茶自營出口達500萬美元。深入推進“祁紅+”戰略,做優做活祁紅茶城,新建紅茶莊園3個,實施祁紅文化創意項目3個,推進祁紅業態多元發展。
大力發展以電子產業為主導的新型工業。落實制造強縣政策,加快工業轉型發展,2017年全年完成技改投資8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工業入庫稅收突破1億元。注重培育動力,重點推進黃山電器場效應管二期、邦耀通訊5G天線、恒悅電子快恢復二極管等智能制造項目建設。加快做大存量,鼓勵和引導佳德盛銅業、潤良紙品等企業做大規模,2017年全年新進規上企業4戶以上。持續引進增量,支持新乘電動、竹跡新材料等落地項目建成投產,推進鋰電池、高端紡織等在談項目簽約落地。
大力發展以文旅產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以“兩帶兩圈”為核心,深入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完成渚倒旅游公路建設,啟動歷溪至牯牛降景區隧道規劃建設;提升西塘、石舜等10個重點村旅游配套設施,新建民宿20處。突出抓好“黃山168”大本營及步道、牯牛降南大門旅游服務區、柏溪文化旅游產業園等項目建設。
大力發展以藥材種植加工為主導的中醫藥產業。編制中醫藥產業五年發展規劃。加大對峰源生物等龍頭企業、種植大戶支持力度,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發展白芨、祁術、覆盆子等各類中藥材基地5000畝。建立中醫藥研發平臺,培育引進中醫藥研發團隊,加強御醫文化傳承發展,引進中醫藥產業合作項目2-3個。強化業態融合,加快推進御醫研究院、睡眠理療中心等項目建設。
(二)堅持把擴大投資作為促進增長的主抓手,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
全面加快項目建設。開展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全力抓好100個縣級重點項目、35個市級億元項目,完成重點項目投資45億元以上。基礎設施方面,突出抓好58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黃景昌高鐵、德上高速祁門段,加快推進國省干道改造、城市備用水源項目,基本建成示范高中、S326改線路基工程。產業發展方面,突出抓好25個重點項目,扎實推進紅豆杉基地、油茶博覽園等項目,全面加快農華生物科技、天之紅科博園建設步伐,確保巨龍生物、品電半導體等項目建成投產。
(三)堅持把擴容提質作為城鎮建設的主任務,展現城鄉建設新面貌。
讓城市面貌有新改觀。啟動新城區二期建設,實施先鋒村綜合整治,穩步拉開城市框架。實施老城區“保護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東街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啟動西街保護改造;完成4個老舊小區整治,啟動樸里市場綜合改造;圍繞產城一體,啟動華揚綜合服務區、開發區城中村搬遷改造、開發區實驗學校等重點項目建設,引導生活服務、教育醫療、休閑娛樂等業態向開發區集聚。
讓鄉村振興有新氣象。推動產業興旺,加快發展一批茶葉種植加工、山泉流水養魚、休閑農莊等經濟實體,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鄉風文明,推進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深入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健全農村環境市場化運營機制,著力打造街道清潔、河水清澈、門前清爽、空氣清新的宜居宜業美麗家園。
(四)堅持把保護綠水青山作為生態建設的主方向,再繪綠色發展新畫卷。
加強林業生態建設。深入開展林業增綠增效行動,新增造林面積2000畝以上。開展“護綠”行動,扎實推進“林長制”,健全森林防火機制。開展“增綠”行動,建設綠色質量提升點5處,建成主干道沿線森林長廊10公里,創建省級森林城鎮1個、省級森林村莊3個。開展“富綠”行動,出臺林下經濟扶持政策,調整林種結構3000畝,新增林業示范亮點5個,扶持發展林業復合型經營主體10個。
推進水生態建設。實行“一河一策”,嚴格落實“河長制”,全面加強閶江河、大北河水環境治理,努力打造“兩河”生態建設示范區。繼續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嚴把環保關口,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凡不利于環境保護的項目一律不上,堅決從源頭上防治污染。
(五)堅持把民生改善作為社會建設的主目標,促進社會事業新進步。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脫貧攻堅新部署新要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按照“七個不落、一個不少”工作要求,真正下足“繡花”功夫,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聚焦施策重點,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出臺高齡貧困人員生活補貼等縣級脫貧政策,注重政策“精準滴灌”,確保脫貧工作質量。聚焦發展短板,更加注重產業扶貧,整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3000萬元,以村級集體經濟為主體,以貧困互助合作為支撐,建立業態多元化、產銷一體化經營體系,實現貧困村和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認真實施省市民生工程,全年完成投資5億元以上。繼續安排“十件惠民實事”,完成投資5000萬元以上,著力解決群眾關心關切的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