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热不卡精品免费观看,色播综合,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激情综合激情,aa视频在线观看,五月天综合激情网

資材業農化頻道 | 溫室頻道 | 飼料獸藥頻道 | 農業機械 種植業蔬菜頻道 | 水果頻道 | 園林頻道 | 茶葉頻道 | 大田頻道 | 藥材頻道 養殖業水產頻道 | 畜牧頻道
| 農業網主站 | 注冊 | 登陸 | 取回密碼 | 郵件 | 人才 | 展會
熱點搜索: 鐵觀音 普洱 巖茶 紅茶 綠茶 烏龍 茶具
茶葉網首頁 > 茶葉資訊 >行業動態 > 正文

行業動態

云南永平茶香民富 博南高山云霧出好茶
茶葉網 來源: 云南經濟日報 時間:2017/10/27 【  】 【打印】【關閉

  云南大理永平縣龍門鄉大坪坦村是典型的高寒冷涼山區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坪坦村走出了一條發展高山生態茶產業,以青綠茶山撬起金山銀山的生態富民路。9月28日,記者與永平縣龍門鄉政府鄉長張云治等領導一起走進萬畝生態茶園,感受“一片茶葉”給大坪坦村帶來的幸福“茶事”。

  作為永平縣林產業后起之秀的生態茶產業,生態茶面積不斷增加,茶葉深加工產值不斷提高,效益明顯增加,部分精品茶已被評為名特優產品……該縣“林權活”“產業興”“林農富”政策效應已初步顯現。目前,龍門鄉茶葉總面積已達2.21萬畝,其中投入采摘1.89萬畝。茶產業的發展壯大打破了原有的農業結構布局,永平縣有關部門表示,生態茶產業將成為該縣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在永平縣龍門鄉大坪坦村的一個山村里,山上的樹星羅棋布,景色怡人,這里屬云南大葉種栽培和普洱茶加工適宜區域,是大理州茶葉生產的主要縣份之一。讓人想不到的是,10年前,這里的村民長期靠種植苦蕎、包谷和蘿卜等為生,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不足500元。當地的茶農回想起過去的10年,感慨良多……

  茶香四溢大坪坦村

  滿山遍植“搖錢樹”

  從永平縣城區驅車90多分鐘,就來到龍門鄉大坪坦村。當地人說,看到村口美麗的炮臺山,就意味著來到了大坪坦村,見證了大坪坦村茶葉貿易的繁華,也是當地一道別有韻味的茶文化景觀。

  要喝到真正的博南工夫茶,不妨到大坪坦村走一趟。由于村里茶文化濃厚,家家戶戶幾乎都有自產的茶葉,隨便走進一戶人家,都能喝到一口地道的博南工夫茶。博南工夫茶在茶杯中,泛著金色的黃,縷縷茶香沁人心脾,輕輕抿上一口,讓人瞬間神清氣爽。

  “如今的大坪坦村,處處種著‘搖錢樹’。” 龍門鄉政府鄉長張云治告訴記者,現在的大坪坦村,目光所及的山頭,幾乎都種上了茶樹,茶葉是大坪坦村的主要經濟來源。而近些年,隨著博南工夫茶的“聲名鵲起”,這些茶樹的經濟價值也得到了提高,在很多村民看來,這些茶樹就是搖錢樹。

  記者隨著龍門鄉長張云治、鄉紀委書記郭永昌來到一處名為“炮臺山”的山坡,放眼望去,遍布山間丘陵的茶園盡收眼底,村旁一條清澈的清溪繞村而過,滿眼的翠綠,令人良久駐足,整齊劃一的如梯田般美妙的山間茶園,順著丘陵地形蜿蜒出一條條美麗的曲線。

  鄉長張云治說,如今,大坪坦村茶葉年產量達上萬公斤,村民人均年收入已從2014年的4700多元,增加到2016年的8000多元,大大超過了永平縣農民人均年收入水平。

  山坡地變成“聚寶盆”

  永平山多林子多,精準扶貧樣板多。科技為先導,山林成了寶。在這樣一個自然條件下,“如何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擺在了縣、鄉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為此,縣、鄉、村領導干部深入到各寨各戶調查研究,經過多方調研,認為發展生態茶可以充分發揮龍門鄉大坪坦村的自然條件優勢,發展生態茶產業“大有可為”。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終于在2004年,大平坦村開啟了種茶的致富之路,引進了云抗10號、福香清水系列等11個優良種苗進行試驗種植,實現了茶葉從無到有的發展。

  大坪坦村是一個平均海拔達2400米的高寒冷涼山區村,封閉高寒的自然環境導致了全村的經濟社會發展舉步維艱。2004年以前,全村雖然山高地闊、山多林廣,但主要依靠種植苦蕎、包谷和蘿卜,全村人均純收入不足500元,“守著金山受著窮”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大坪坦村位于永平縣城西北部,平均海拔2400米,是大理州唯一沒有一分水田的高寒貧困山區村。

  2017年,全村生態茶園發展到19600畝,投產茶園14500畝。截至目前,種茶收入1萬元至5萬元的有130戶,5萬元以上的有107戶,收入最高的已達到 35萬元。10年的奮斗,大坪坦村迎來華麗轉身。通過多年來的發展,昔日的荒山成為了今天村民脫貧致富的“金山”。

  這樣的改變,還要說回2004年——這是一個轉折年。2004年7月12日,大栗樹茶廠在大坪坦種下第一棵茶苗。萬事開頭難,因為沒有種茶的歷史和經驗,村民怕吃虧,不愿意響應種茶的號召。

  無奈之下,村里的黨總支決定由黨員帶頭先上,劉清“冒險”種了30畝,全村種得最多的是大坪坦村黨總支部書記楊育志,他一口氣種下70多畝。

  為鼓勵村民致富,鄉里也制定出臺了每畝給予茶農150元補助的政策,還組織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學習。最后,形成一條“支部+協會+基地+公司+農戶+扶持政策”的模式。專門成立了互助社,建起了農民自己的銀行,共注入了財政資金58.11萬元滾動使用,累計貸款農戶達515戶次,借出互助金340.51萬元,有效解決了生態茶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

  鄉紀委書記郭永昌告訴記者:“十年間,小小茶苗演繹出‘家家愛種茶,戶戶存萬金’的奇跡,我們的發展目標是,以大坪坦為中心,輻射龍門鄉李子樹村、博南鎮沙魯村等片區,新建3萬畝優質茶園基地和建設一個生產能力達1萬噸的現代化茶葉精制廠,形成一個集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高海拔莊園經濟體,現在有400多戶茶農緊緊地捏著茶葉鮮葉收購合同書,三五成群、談笑風生地‘嚼著’大栗樹茶廠送上的‘定心丸’。”

  支部帶頭 拼出個“金窩銀窩”

  帶領黨員群眾發展產業讓錢包鼓起來。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帶著鄉親們一起干。在我們支部的帶領下,2004年以前,大坪坦村無任何支柱產業,村干部思想守舊創新能力差。在縣、鄉指導下,該村新的“兩委”班子提出發展生態茶的產業規劃,但卻遭到了干部群眾的反對,都認為在大坪坦發展生態茶產業不可能。怎么辦呢?村“兩委”成員只有回家自己帶頭發展。

  “開始真呢艱苦,茶樹要有收益也要4年左右,當時村子里實在太困難了,我們去做思想工作,一開始村民還熱情招呼,后來見我們來就直接關門……”鄉、村干部談到當時的情況都直感嘆。因為這樣,大坪坦村的茶樹種了3個多月就只有180多畝,為服務好黨員群眾讓村子更加和諧起來。黨支部建強了,產業有了,群眾就業不愁了,錢包鼓起來,生活富裕了,村里的5個領導帶頭把自家的地都用于種茶,首批茶苗種植面積中村干部的就占了一半以上。隨著茶葉基地規模的擴大,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銷售問題。為解決茶農的后顧之憂,村里引進了龍頭企業——大栗樹茶廠在大坪坦村建設茶葉初制所2個,解決了產品生產和市場銷售的問題,使大坪坦生態茶產業走出了一條“公司+基地+協會+農戶+支部”的產業發展道路。龍頭企業的拉動,為全村的茶葉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現在,群眾爭先種植茶葉,并帶動了周邊村子的群眾,不斷有外地鄉鎮的群眾前來考察學習。

  滿山綠茶滿眼“金”

  在永平縣龍門鄉大坪坦村,村里人談起致富的路子,都說我們有致富的“靠山”,而這個“靠山”就是村里發展的茶產業。“茶園就像我們的銀行,茶樹像是取款機,茶葉就像是鈔票,采擷一次就像是提取錢一樣。”該村村民說得最多的就是茶葉給他們帶來的好處。現在,大坪坦村1萬多畝茶葉基地已成為博南山茶葉有限公司所生產的“博南古樹茶”“博南山綠茶”“博南山普洱茶”等優質茶的生產基地。特別是省、州、縣各級技術部門多次深入實地指導產業發展,使該村的茶葉產業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高原特色產業,在當地和周邊地區農業產業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拉動作用。

  如今,生態茶已成了大坪坦村的支柱產業,成為了一個有組織、有效益、有市場、能致富的穩定的經營門路,茶山成為了群眾的“綠色銀行”。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在發展茶產業之余,該村計劃種植櫻桃、車厘子等農作物,同時,還將依托“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田園經濟、農家樂、鄉村旅游、農林觀光、休閑度假等,到時候大坪坦將成為真正的生態花園。

  “念好茶經、發好茶財、走好茶葉致富路”已成為大坪坦村人的堅定信念,如今的大坪坦,村因茶而興,民因茶而富,地因茶而名,村民的茶葉收入快速增長,村民的生活越過越滋潤。

  觀念一變天地闊,茶葉染綠致富路。永平縣龍門鄉黨委書記馬曉東告訴記者:“在今后的精準脫貧工作中,我們仍將以大坪坦生態茶產業‘十年鑄劍’精神,因地制宜,扶龍頭、建產業、促區域,以區域的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奔小康。”談及今后的發展,馬曉東信心滿滿。

茶葉網編輯:agronethb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茶葉網(www.tangriyuan.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茶葉網”(www.tangriyuan.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茶葉網(www.tangriyuan.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茶葉網(www.tangriyuan.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茶葉網(www.tangriyuan.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茶葉網”(www.tangriyuan.cn)聯系。

熱點新聞

·婺源綠茶:千年茶鄉的匠心之作
·勐臘縣: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陜西省安康市:秦巴明珠續寫香茗傳奇
·湖南雙牌:苦瓜紅茶受歡迎(圖)
·臨滄創新思路造“天下茶倉”(圖)
·云南綠春縣:一片茶葉的“致富經”(圖)
·信陽浉河區:茶鄉的“扮靚秘方”(圖)
·上半年農民收入增6.6%,農業農村經濟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