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黃山區是中國名茶之鄉,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太平猴魁的唯一產地。太平猴魁以其特殊的工藝、上乘的質量、獨特的風格、百年的輝煌,在茶界曾榮攬天下殊榮,擁有許多耀眼光環。
今年6月,農業部印發《關于公布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的通知》,公布了全國29個傳統農業系統為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安徽黃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統光榮入榜。
得益于生態環境與制作工藝
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統的最初起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1900年,太平猴魁茶創制成功,隨即一舉成名,蜚聲中外、綿延百年、延續至今。現在主要產于黃山北麓太平縣的猴坑、猴崗和彥村。
關于太平猴魁茶名字的由來,民間有很多傳說。
據《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記載,在太平縣猴坑,有一座產茶名山叫鳳凰山。因其山勢陡峭、無藤可攀、無路可循,人們便馴服猴子上山采茶,因此得名“猴茶”。
清光緒年中后期,太平茶葉在沿江一帶十分搶手,當時南京江南春設在家鄉新明茶區的茶葉收購站,為了增加茶葉品種、提高產品檔次和賺取較高的利潤,專門請人將尖茶中枝頭大小相等的芽葉單獨揀出,包裝后運往南京高價銷售,此種茶即為猴魁的原身。
太平猴魁,屬烘青綠茶,其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而且茶葉色澤蒼綠勻潤,入杯沖泡后,茶水嫩綠清澈,香氣沁人心脾,口感醇厚。
不僅如此,茶葉還具有抗菌、抑菌、減肥、防齲齒、抑制癌細胞等功效。
百年傳承的《猴茶真經》,印證了太平猴魁茶頂級品質,這些品質都得益于兩個必備條件。
一方面是產地優越的天然環鏡。“中國十大名茶,安徽獨占四席,好茶必有好茶種,優質的樹種和優越獨特的地理環境,才能孕育出優質的茶葉。”黃山市文化委主任胡建斌說。
黃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統所在的黃山區地處神奇的北緯30°,坐擁世界名山黃山、懷抱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高山森林生態與湖泊生態系統交相呼應,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呈現出森林—高山茶園—森林—村落田園—湖泊濕地的立體農業景觀體系。
另一方面與其制作工藝密不可分。制作太平猴魁分為鮮葉采摘、揀尖、攤放、殺青、整形和烘焙等六道工序。“三大階段九道手工采制工藝”被茶業界譽為“最高超、最精湛、最獨特的制茶技藝”。
文化與傳承
目前已經形成的獨有的茶園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水土資源合理利用的傳統知識和相關的鄉規民約,完善了以本土茶樹優良品種選育、高山生態茶園精細栽培管理、精湛猴茶采制工藝為核心的傳統農業技術體系,對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發展以及科學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當地人十分看重太平猴魁茶文化,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茶文化,黃山市在徽茶中心屯溪建設了太平猴魁茶文化博物館,不僅填補了黃山市茶文化專業博物館的空白,更成為展示太平猴魁悠久茶文化的重要載體。
據了解,該館位于屯溪中心城區,展館面積900多平方千米,由黃山六百里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展覽陳列基本以太平猴魁為主題,分為五大展示區,內容豐富、史料翔實、亮點紛呈。
太平猴魁博物館館長、黃山六百里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中明表示,異地興建太平猴魁博物館的目的,旨在弘揚猴魁歷史文化,充分提振猴魁茶聲譽,并使之成為廣大黃山市民和來黃游客品茶問道的理想場所。
“猴魁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獨樹一幟,是徽茶文化出彩的閃光點,國禮茶、國家非遺、中國名茶之鄉,一連串榮譽猶如金項鏈掛在猴魁的脖子上。文化需要弘揚,非遺亟待傳承,太平猴魁博物館將成為一個起跳的新平臺,載著太平猴魁走向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