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有“最后的江南秘境”之稱的松陽,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底蘊深厚的民風民俗、豐富獨特的農副產品。在此我誠摯地歡迎各位領導、嘉賓們來松陽走一走、看一看,來欣賞優美的田園風光,來感受活態的“古典中國”標本。”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楊金躍在推介會上表示。
9月23日,2017麗水生態精品農博會暨中國長壽之鄉養生名優產品博覽會期間,由松陽縣人民政府主辦,松陽縣農業局承辦的2017松陽茶葉全產業鏈推介會在杭州和平國際會展中心同時舉行。現場有獎競答引來了眾多人駐足參與,獲獎的杭州市民在答題過程中,對松陽茶產業文化有了一定了解。
歷史文化名城 浙南桃源勝地 全國名茶之鄉
松陽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楊金躍介紹說,松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1800余年的建縣歷史,先后涌現出唐代道教天師、養生大師葉法善,“宋代四大女詞人”之一張玉娘,南宋左丞相葉夢得,明《永樂大典》總裁王景等一批杰出人士。縣內擁有“東方比薩斜塔”之譽的延慶寺塔、有“戲曲活化石”之稱的松陽高腔、有古樸恢弘的明清老街及錯落有致的“松陰溪古村落群”等等。近年來,松陽更是吸引了北京DNA建筑設計、游多多旅游網、山中雜記、杭州亦舍酒店等一批有理想情懷的社會優秀人才和有文化知覺的優質工商資本參與到古村落群旅游產品開發之中,“過云山居”、“云上平田”、“小茶姑娘”、“蔦舍”等一批“網紅”民宿如同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
松陽,是一座浙南桃源勝地。縣域內擁有浙西南最大的山間盆地──松古平原,良田千頃,物產豐饒。自古就有“桃花源”、“金甌玉盤”、“處州糧倉”的美譽,唐代詩人王維寫下了“按節下松陽,清江響鐃吹”的動人描述,令人遐思無限;宋代狀元沈晦初到松陽時作出了“惟此桃花源,四塞無他虞”的雋永詩篇,并在松陽遁世隱居。
松陽,是一座全國名茶之鄉。早在三國時期,松陽便開始生產茶葉,至唐代成為皇家貢品。多年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將茶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做強做精,依托松古盆地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茶葉全產業鏈提升項目,將茶產業鏈打造成為省級農業示范性全產業鏈。全縣現有茶園12.37萬畝,其中大木山茶園已成為國家級4A級景區,并成為全國首批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單位。全縣40%人口從事茶產業、50%農民收入來自茶產業、60%農業產值來源于茶產業。松陽已成為全國十大最美茶鄉、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茶文化之鄉和中國綠茶集散地,“松陽銀猴”品牌價值達到20.75億元,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
農業因茶而強 農村因茶而美
百姓因茶而富松陽縣農業局局長吳為民在介紹茶葉全產業鏈建設情況時表示,近十幾年,松陽縣大力發展茶產業、努力培育茶經濟,逐步形成了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模式,2016年松陽茶葉全產業鏈產值達94.36億元,“松陽銀猴”品牌享譽全國。松陽被譽為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產業發展示范縣、中國十大最美茶鄉,農業因茶而強、農村因茶而美、百姓因茶而富。
松陽依托綠色技術做強一產,以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為目標,以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大力推進肥藥減量增效、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努力提升松陽茶葉的品質和檔次。成功創建全省首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首批農業部標準茶園示范縣。此外,我們還建設了全國首個茶葉全程質量溯源系統,通過茶青、茶干兩張溯源卡,實現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形成了產銷區一體化的茶葉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網絡。全縣現有茶園面積12.37萬畝,茶葉產量1.35萬噸,產值12.97億元,以全省4%的茶園面積,生產了全省6%的茶葉,產出全省8%的茶葉產值,投產茶園畝均產值超萬元,效益領跑浙江。
在一產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條做優二產,按照“培育大龍頭、建設大園區、打造大品牌”的發展思路,推進茶葉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積極鼓勵企業開發紅茶、黑茶、碾茶、抹茶等多種茶類,并將茶葉加工延伸到醫藥保健、食品、養殖等飲茶和用茶領域,目前已開發茶保健品、含茶食品等茶資源綜合利用產品20余個。我們以做大做強茶葉龍頭企業為重點突破口,目前已培育省級茶葉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15家,17家企業通過SC認證,縣內振通宏、碧云天2家茶企成為“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松陽銀猴”品牌價值20.75億元,居麗水市第一位,全省第四位,全國第十八位,形成了以“松陽銀猴”為高檔茶,“松陽香茶”為大眾消費茶的品牌體系。
繼而開辟增收途徑做活三產,圍繞打造“古韻茶鄉·田園松陽”休閑養生經濟品牌目標,近年來,松陽縣以萬畝大木山茶園為依托,傾力打造生態茶產業文化旅游經濟走廊。通過實施“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勞動變運動,產品變商品,茶山變金山”行動,大力促進茶旅融合發展,輻射帶動了走廊沿線鄉鎮近8萬百姓廣泛參與,促進了松陽茶品牌價值提升和產業轉型升級。國家4A級景區大木山騎行茶園被評為浙江省首批“最美生態休閑健身點”,被譽為“中國最大的騎行茶園”,中國浙江自行車系列公開賽等多項賽事連續多年在此舉行。目前,全縣已打造可觀光茶園面積8萬畝,擁有成熟茶旅路線5條,茶旅游2016年接待人數300萬人次,收入近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