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的茶友圈,是“小青柑”的天下。
它玲瓏小巧,形態別致,外是青色柑橘皮,內是優質茶葉里,混搭的“年輕風”,讓它熱銷空前,甚至被不少茶商親切地喚作“小心肝”
小青柑,到底從何源起,其火爆的秘訣是什么,斷貨漲價的傳言是否靠譜?是非虛實究竟如何,且聽親歷者一一分解。
“扶搖直上”的小青柑
小青柑今年的火爆,著實反映在主營柑普茶的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合益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訂單上。“單是我們企業今年的產量,就是去年的10倍。”生產中心總經理鐘汝雄說。
小青柑專為年輕人設計,它也是柑普茶家族的年輕成員。近一二年來,柑普茶家族漸成茶界的寵兒,也為小青柑的一路走紅奠定了基礎。
“小青柑的火爆是有原因的。”鐘汝雄說,“它的口味很適合年輕人,非常清爽。而且一個小青柑正好泡一壺茶,既簡單方便,外包裝也很時尚有趣。”
柑普茶,是業內約定俗成的稱謂。“普”是指云南普洱茶,“柑”則一般會認定是來自江門市新會區的柑橘。
“小青柑突然走進人們的視野,其實最早是在2016年。當時,瀾滄古茶、中茶集團、中糧集團等企業陸續到新會考察柑普茶市場,從而發現了小青柑的商機,并正式在當地建設了加工基地。從那時開始,小青柑一炮而紅。”江門市新會區農林局副局長潘華金說。
他介紹,小青柑個頭小,迷你討巧,對于長江以北、黃河以北的人來說,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可以說是茶界里的“小清新”。
口感,是另一大吸引人的原因。“小青皮有著濃郁的清香和果香,聞起來非常舒服。它的‘新’又與普洱茶的‘陳’結合起來,味道令人耳目一新。”
“再者,小青柑具有保健功效,對于呼吸道炎癥、氣管炎等有一定的作用。整體而言,它的誕生既有商業的沖動,也是市場的必然。”潘華金說。
陳皮基礎上的銳意創新
柑普茶中的“柑”,根據鮮果的成熟度分為柑胎、小青皮、青皮、黃皮、紅皮等。“中醫統一將其稱為橘子皮,屬于中藥的一味。”
一般來說,4月中下旬至6月底,為小柑胎;7月中旬到9月中旬是小青皮的采制時間,那時,柑橘還是個少年,并沒有完全成熟。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青皮,10月中旬到11月底是黃柑,12月中旬到來年1月下旬是大紅柑。
最先讓市場驚艷的是家族中的“老大哥”———大紅柑,由它構成的陳皮普洱茶,一度成為茶行業內的十大新聞之一。
“千年人參,百年陳皮。”新會是中國陳皮之鄉,用陳皮煮水泡茶的民間飲法,已有一百七八十年的歷史。但真正產業化、企業化生產,還要追溯到近一二十年。“尤其從2010年開始,每年陳皮普洱茶的產量都會翻一番。一般青皮、黃皮、紅皮三個階段的柑橘,才會做成陳皮。”
在潘華金看來,小青柑是在陳皮普洱茶的基礎上,掀起的新一輪創新的波瀾。“將健康藥材有機合理地融進茶、融進生活,也是茶企開拓產品的好的探索發展方向。”
以前農民種植柑果,也曾把小青皮利用起來。例如,大風天將還未成熟的小青皮吹落在地,果農就會撿起來切開四瓣兒,連肉曬干。很多都被藥房收去藥用,也有部分市民自己存個三五年,配茶來喝。
但是制成小青柑的茶品后,則是越新鮮喝越好。“小青柑最主要的口感就是清爽和果香味兒,存放時間越長,清爽度越低、果香味兒也越淡。”鐘汝雄說。
“茶是健康的飲品,喝茶同樣要科學、健康,并不是任何人喝任何茶都可以。”鐘汝雄說,新晉小生小青柑與家族老大大紅柑,常就此拿來進行比較。
“小青柑的小青皮藥性強,藥氣較為霸道,更適合年輕人;而大紅柑則是溫和調理的佳品,大中老小都可以常年飲用。雖然小青柑現在市場異;鸨,但在我們公司的生產鏈條中,小青柑與大紅柑的比例維持在1:4左右。”鐘汝雄說。
潘華金對此也頗為認同,“不同產品有不同的價值功效。小青皮屬于清香型,由于黃酮含量比較高,在疏肝利膽、抗氧化、抗癌等方面效果較好;大紅皮則是果實中成熟最充分的,其芳香物質、糖類的口感最好,甜香濃郁,有止咳發汗、理氣和胃的作用。”在潘華金看來,大紅柑仍是新會柑普茶市場的主流產品。
規范市場,引發業界思考
早在2015年,新會生產的柑普茶為2000噸,企業共有30多家,到了2016年,茶產量上升為4000多噸,企業躍升為80多家。時至今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企業已有120多家。“預計到年底,企業能夠達到200家左右,產量保守估計是8000噸。”潘華金說。
小青柑隨著行業市場的發展,其銷售量也在水漲船高,但對其生產和運營的規范化,也成為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小青柑市場,外看很火爆,內觀也存在一些亂象,始終引發著我們的思考。”鐘汝雄說,“由于小青柑是快消品,有一部分資金進入小青柑市場,存在打短線、賺快錢的炒作方式,一定程度上營造了小青柑火爆的氛圍。”
因此,越是在市場熱鬧的時候,生產者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產品質量安全始終是擺在第一位的。
鐘汝雄介紹,今年小青柑的生產較往年提前,有極少部分廠家5月份開始投入生產。但實際上,7月底、8月初才是小青柑采摘最好的時節。另一方面,為節省成本,購買外地柑橘充當新會柑橘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在外觀上可能看不出二者的區別,但真正入口會發現有明顯的差異。“新會的小青柑,香氣清爽、口感潤滑;其它產地的則嘗起來會有苦澀、鎖喉的感覺。”
近幾日,受臺風“天鴿”影響,新會果園受災嚴重,也有一些商家拋出小青柑漲價等傳言,引起消費者的購買困惑。在鐘汝雄看來,“臺風天確實給果園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對于當地大多數企業來說,小青柑的采摘和制作已經基本結束,生產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相反地,由于今年企業的數量增加,小青柑的產量反而會比往年更多。所以,漲價或者斷貨,可能只是部分廠家的營銷手段。”
“相信等市場冷靜下來,柑普茶從產品質量到形式,都會逐漸形成自己的體系和標準。隨著市場成熟度越來越高,產品的分類也更加清晰,還會出現更多茶類與柑橘的組合產品面向不同的人群,也各有優勢。”潘華金說,同時,生產環節也要更加規范化、標準化、明晰化,對于功效價值的研究,更需要進一步地提供科學的數字依據?傊,從產品的生產者到消費者,都需要有一段成熟、理性的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