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重慶市酉陽自治縣西部的宜居鄉盛產茶葉,素有“貢茶之鄉”美譽。走進宜居鄉樓底村,滿山坡的茶葉香撲鼻而來,隨處可見坡上村民忙碌的場景,眼前一條條通暢、通達路延伸到各組村民的家門口。
據了解,宜居鄉樓底村是今年整村脫貧村,還剩貧困戶44戶184人未脫貧。
完善設施大變化
基礎設施是一個地方發展的支撐,只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才能發展起來,村民才能脫貧增收,因此,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村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村基礎設施較之前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
“路、橋、蓄水池等,樣樣都不能漏。”據該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毅介紹,今年,該村修建了4座便民橋,方便了該村大河兩岸1000余名村民過河和樓底小學學生上學;新修了14個蓄水池,目前正在安裝自來水管,即將實現家家通自來水;修建了2公里通暢路、40公里通達路,方便村民出行。
同時,新修了5個垃圾池,發放了6個垃圾箱,新修了一個50平方米的村級衛生站,開設了一個便民超市和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目前,正在實施兩條分別為11公里和3公里的通暢工程,修建1、4、5、7組共14公里的便民路,修建村文化活動中心,改建村便民服務中心等,屆時,將大大改善全村環境衛生和村民的生產生活。
發展產業促增收
“基礎設施好了,發展產業更有勁頭了。”張毅說,宜居鄉的茶葉是出了名的,而茶葉也是該村的主導產業,不少貧困戶通過茶葉增收脫貧。
冉旭光是該村的脫貧戶,筆者見到冉旭光時,他正在忙著修建新房。據冉旭光介紹,他是從2012年開始種茶,目前已經種植近20畝,其中有3畝新栽種的茶苗還未投產。
“今年收獲了20多斤干茶,平均800元/斤,收入2萬余元,平時還打點零工,也收入差不多一萬元。”冉旭光說,現在政策好,學生有教育幫扶,修房子有高山生態搬遷補貼,自己勤快點,脫貧完全沒問題。
今年,冉旭光和同村的4戶村民一起,流轉了500畝土地,栽種了100畝茶葉和400油茶。同時,他還考慮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推廣夏茶和秋茶,實現二次、三次收入,“現在每年只采摘春茶,夏茶和秋茶都完全浪費了,非常可惜,若把夏茶和秋茶都利用起來,收入增加脫貧更有保障。”
因戶施策助脫貧
據介紹,目前,該村共有茶葉2500余畝、油茶1000畝、中藥材1500畝、烤煙100畝等,還養殖山羊500只、牛100頭、豬500頭、雞3000余只等,正在計劃大力發展香菇。
“除了完善基礎設施、支持發展產業,我們還從住房、就醫、上學等方面,根據貧困戶實際需求解決他們面臨的各種困難。”張毅說,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村因戶施策,實現了戶戶有脫貧計劃。
據張毅介紹,為了實施精準扶貧,村支兩委與扶貧工作隊、駐村干部等一起,走村入戶進行深入摸底,確保做到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等,圍繞“解八難,建八有”目標,認真落實脫貧攻堅 “六個一批”要求,不定期開展“回頭看”工作,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