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茶,自古以來就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成為“海絲”路上沁入人心的中國符號。如今,憑借搭載“一帶一路”的東風,安溪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尤其是在近年來福建檢驗檢疫局與當地政府聯合推進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和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建設下,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成效明顯。
記者從泉州檢驗檢疫局獲悉,2017年上半年,該局共檢驗監管出口茶葉977噸、938萬美元,貨值同比增長200.4%,平均單價同比增長達48%,增幅創歷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僅出口東盟的出口茶葉貨值即達193萬美元,同比增長50倍。而且在越南、香港等市場主攻高端茶,出口單價已是出口日本原料茶的8-24倍。
示范區建設助推安溪茶葉品質升級、品牌升值
“自從安溪縣推動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以來,我們本地農戶每月收入約增長30%。”安溪縣松香苑生態農業園總經理劉秋玲說,像松香苑這樣的生態農業園在檢驗檢疫部門的幫扶下,還被評為國家有機產品示范基地、福建優秀有機茶基地,附加值得到極大提高,出口海外優勢明顯,更是讓當地企業對海外市場寄予厚望。
值得注意的是,在泉州檢驗檢疫局積極推進的“安溪模式”示范作用下,受益者并非僅有松香苑這樣的大型茶企,據泉州檢驗檢疫局安溪辦事處主任張華介紹,目前在安溪,生態茶園已占到一半,國家有機產品示范基地達21家。“再加上,安溪于2012年11月被授予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于2015年10月被授予第一批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兩塊質量安全的‘金牌’均花落此地,讓當地茶農信心倍增。”
安溪縣作為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茶產業成為當地最大的民生產業、支柱產業。全縣茶園面積60萬畝,茶葉總產量6.5萬噸,總產值148億元,涉茶人口80多萬,農民人均純收入中有56%來自于茶業,茶葉成為了全縣茶農的“命根子”、“錢袋子”。因此,從2010年9月開始,泉州檢驗檢疫局與安溪縣政府密切配合,大力推進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和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建設,確保農民收入穩健增長。
創新實施“1形式+4體系”打造出口食品安全防護網
據張華介紹,在示范區建設過程中,該局創新實施了“1種形式+4個體系”的出口食品農產品(9.060, 0.00, 0.00%)質量安全區域化綜合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政府質量安全公共管理、企業質量安全控制、風險預警與快速反應、技術服務支撐四個體系,進一步推動形成以“強化源頭管理,突出中間自律,加大終端追溯”為工作主線的“安溪模式”,較好解決了茶農難組織、農資難監管、質量難追溯、基地難集約、標準難實施等一批茶業發展共性技術難題,有力促進安溪茶葉的質量安全及有機茶生產水平。
其中,對于農資監管難的問題,該局利用物聯網技術,創新建立“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構建以農資歸口經營管理為核心的無縫銜接監管體系。把好農資歸口、報備、準入、招標、溯源、舉報、執法“七個關口”,基本解決農資“賣的安全”、“買的放心”和可追溯問題,確保農業投入品安全,并確保化學農藥、化肥不流入有機茶園。
其次,強化標準認證體系。該局通過大力推行生產標準化,積極發揮認證認可手段,有效應對國外技術貿易壁壘,提高茶葉質量安全管理水平。該局全面落實相關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等5項國家標準,八馬茶業等4家公司組織制定的3項國家標準獲國家標準委批準實施,促進全縣近100家茶企獲得ISO9000、HACCP、GAP、GMP等認證,其中有機茶葉生產企業從2011年的13家發展到現在21家,有機認證面積從34128畝增加到39628畝,為全國產茶縣第一位,其中2家企業同時獲歐盟EOS、美國NOP、日本JAS有機認證,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嚴格質量監管體系對當地檢驗檢疫部門更是重中之重。據了解,泉州檢驗檢疫局聯合安溪縣政府專門出臺加快推進兩個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和茶葉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獎懲辦法,實行“一票否決”制,將監管責任落實到鄉鎮、村、工作部門,形成強大創建合力;圍繞構建從茶園到茶杯的質量全程可追溯體系;重新核準111家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準用企業,建立嚴格的監管考核機制和淘汰退出機制,不斷提升“地標”知名度,樹立“地標”權威,擴大“地標”影響。此外,還在安溪建立起2個高標準的國家認可重點檢測實驗室,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