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縣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2016年,全縣茶園面積60.82萬畝,茶葉年產量6.85萬噸,涉茶總產值148億元,茶業受益人口80多萬人,農民人均茶葉收入7842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6%,連續8年位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
茶業是安溪縣重要的民生產業,為確保茶葉質量安全,安溪縣積極研究探索茶葉質量安全管理模式,確立了“強化源頭管理,突出中間自律,加大終端追溯”的思路,大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以農資歸口經營管理為核心的全過程監管體系。
嚴把歸口關。整合全縣五家農藥經營公司和旗下的405個經營網點,組建安溪縣新合作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實行統一招標、統一售價、統一配送、統一服務、統一監管,變多頭管理為集中管理。
嚴把準入關。由縣農茶局根據縣政府《準入實施細則》的要求,對已報備的產品進行質量抽樣復檢,并組織農藥準入專家組對該農藥產品是否符合茶園使用提出準入審批意見。凡是質量抽檢不合格者均不允許準入,準入品種由縣農茶局批復,安溪縣新合作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組織招標采購。
嚴把招標關。按照比質量、比服務、比資質、比價格的“四比”要求,統一委托招標公司進行公開招標,遴選農藥品牌產品。中標的農藥貨源,分別由各經營公司與中標廠商簽訂合同,直接采購進貨,并統一貨源、統一配送到各所屬經營網點。2010年以來,每年均組織招標1次以上,中標品種100多個,中標價格平均下降15%以上。
嚴把溯源關。2011年安溪縣建設并啟動“安溪縣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實現了對農資報備準入、流通管理、監管稽查的信息化。首創了農藥商品條碼準入、農戶農資購買卡制度、無線聯網移動農資稽查和農藥銷售憑證發布病蟲害防治信息。農藥商品條碼準入,凡是進入安溪市場的農藥產品必須在產品標簽上加注商品條形碼,通過平臺實現農藥產品從廠家—經銷商—農戶的全程、雙向、即時可追溯管理。農戶農資購買卡制度,全縣發放農戶農資購買卡17萬多張,實行農戶憑卡購買農資商品,索取銷售憑證,憑卡追溯。凡是憑卡購買農資的,一律給予30%價格優惠,并利用平臺跟蹤查詢農戶茶園農藥購買使用情況,重點抽檢異常農戶茶葉質量。無線聯網移動農資稽查,利用互聯網和無線巡檢掃描設備,實現即時查詢和現場稽查,及時查處違規違禁農藥經營使用行為,提高稽查效率。農藥銷售憑證發布病蟲害防治信息,利用平臺零售終端在銷售憑證發布打印當期茶葉病蟲害情報及防治辦法,指導農民科學合理用藥。
嚴把執法關。整合全縣涉農執法人員,成立縣茶葉質量安全監管大隊,下設五個監管中隊,對全縣農資市場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監督,嚴厲打擊各種農資違法經營及違規使用行為。同時,設立農資監管短信舉報平臺和舉報電話,舉報人提供的線索經調查核實,立案查處后,縣政府按案件罰沒款的50%獎勵舉報人,案件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獎勵舉報人5——10萬元。
嚴把考評關。嚴格開展毛茶在制品抽檢合格率、茶葉企業質量抽檢合格率、農資經營公司和經營網點達標率、農資購買卡使用率、茶農質量安全知識知曉率、茶葉質量安全案件查處率、各鄉鎮年度茶葉質量安全工作創優率等“七率”考評,對農資經營網點實行末位淘汰制度,并把質量安全監管責任落實到縣直、鄉鎮、村居干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到企業、合作社、茶農,形成質量安全管理的強大合力。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安溪農資監管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嚴把農資關口,茶企、茶店等責任主體的質量安全意識明顯提高。2016年全縣茶葉檢測合格率達99.7%,安溪鐵觀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企業茶葉抽檢首次實現零超標。出口茶葉連續9年全部通過輸入國官方檢測,有效突破發達國家貿易壁壘。
安溪縣農資監管模式受到了國家有關部局、福建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并肯定。福建省農業廳在安溪農資監管信息化的基礎上,開發建設了覆蓋全省、功能完備的“福建省農資監管信息平臺”,形成了三級農業部門+農資企業+農資用戶的“三位一體”信息化監管執法模式,實現了農資商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產品可召回、監管更高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