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僑綠茶距今有近50年歷史,產自國有茶場———惠州市潼湖華僑農場茶葉公司。憑借優良的品質,潼僑綠茶曾一度輝煌,成為惠州本土茶的代表。在茶行業競爭激烈的今天,潼僑茶場也在積極謀變,增辟茶園、研發新品、改進包裝、保證品質,讓老品牌煥發新生機。
曾大量出口日本
1966年底,為安置東南亞歸僑,惠州市設立了潼僑農場。次年,農場就開發了一個茶場,開始種茶。茶葉生產跟水產養殖和水稻種植一起,成為潼僑農場的三大支柱產業。
隨著農場所產茶葉進入市場,潼僑綠茶的名號開始流傳。那時候,惠州本土茶葉的產業化還處于空白狀態,沙田桔塱茶、寶口仙人茶、密溪云霧茶、柏塘紫芽茶等品牌的興起,都是近些年才有的事。
潼僑綠茶的加工,起初也以手工炒制為主,有一兩樣機械輔助。茶園進入豐產期后,茶葉產量大增,茶廠經過數年發展,有了一些資金積累,便逐漸增添機器,改成機械化生產。
作為惟一的本土國營茶場,潼僑綠茶獨占市場長達數十年,廣為人知。長期以來人們提起惠州茶,所指的就是潼僑綠茶。在外地茶紛紛涌入、本土茶遍地開花的今天,不少愛喝茶的老惠州還是難忘潼僑綠茶。尤其是清明節前后春茶上市,潼僑綠茶年年都供不應求,連一些遷居香港甚至旅居他國的人,都要委托親友幫忙購買一些帶過去或郵寄過去。
茶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達到最高峰,茶園面積達到2000畝,茶廠職工最多時有三四百人。潼僑綠茶還一度大量出口日本,成為創匯產品。
潼僑綠茶屢獲好名次
潼僑綠茶能廣受茶客青睞,除了國營茶場擁有的資源優勢外,所依賴的根本還是其優良純正的品質。
茶園所種茶樹,都是從全國各地引進的優良樹種,包括客家小葉種、水仙、黃旦、黃金桂等。農場的土質和氣候也十分適宜茶樹生長,茶葉香型豐富,有蛋黃香、綠豆香、芋子香、栗米香等,甘香沁人、醇爽適口、回甘悠長。
在管理方面,以自然調節為主,從不施用化肥和農藥,只施用各種有機肥以及少量測土配方的復合肥。
1986年至1988年間,在全省30多個華僑農場的茶葉評比中,潼僑綠茶屢次獲得好名次。2007年5月,潼僑綠茶還榮獲“中國名優產品”榮譽稱號,為惠州茶葉類惟一入選品牌。
茶園將發展休閑旅游業
上世紀九十年代,受工業大開發熱潮影響,潼僑農場的種茶業陡然下滑。潼僑農場為了騰出土地做工業用地,砍伐了大片茶樹,茶園面積急劇縮小。到2000年后,整個茶場的種植面積只剩下不到400畝。茶樹減少,茶葉的產量也隨之銳減,潼僑綠茶的市場影響力和茶廠的經濟效益一落千丈。
近些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原來藏在深閨無人識的本土特色茶種,又紛紛走上產業開發之路打響品牌。看到本土茶葉前景可觀,當地政府在國企改制時把潼僑茶廠保留了下來,并在資金方面給予了大力扶持。
茶廠自身也積極行動,修繕廠房、更新設備、加強管理,在茶園采用自動噴灌技術。利用鎮里建設潼僑公園的機會,在公園新開辟茶園20多畝。茶廠還改進茶葉的包裝設計,讓潼僑綠茶擺脫老土形象,變得時尚高檔。同時集中力量研發新產品,其所制紅茶也已得到市場認可。
經過一番勵精圖治,這間老廠終于重新煥發生機,成為仲愷高新區的農業龍頭企業。2013年,潼僑綠茶還當選為“市民最喜愛的惠州十大農產品”。
在茶廠干了20多年、親歷茶廠榮衰的現任茶廠經理溫杰英,對茶廠出現的新氣象頗感欣慰。他說,根據鎮里的謀劃,茶園下一步將往休閑農業轉型,變身為游客了解和體驗茶文化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