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0日,中國茶葉學(xué)會公布了第四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獲獎名單,在最高獎“特等獎”一欄,大連市金瑪振富商城連福茗茶的名字赫然在列。摩挲著紅色的獲獎證書,陳海林深深地吐了一口氣,從騎著摩托車走街串巷送茶,到扎入人跡罕至的深山尋茶,來連24年,陳海林見證了大連茶葉市場的變遷和茶文化的興起,20年沉淀終成大器,他研制的茶葉贏得中國茶葉學(xué)會舉辦的全國茶葉評比“國飲杯”特等獎。
陳海林
陳海林,福建人,來連24年,金瑪茶城成立第一年就入駐的茶商,大連茶葉市場和茶文化發(fā)展的見證人,他選送的久元春牌早春芽紅獲第十一屆“中茶杯”全國名優(yōu)茶評比一等獎,今年7月中旬,在中國茶葉學(xué)會舉辦的“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活動,他送選“國飲杯”的久元春牌刮風(fēng)寨擊敗眾多高手當選特等獎茶葉,這兩個獎也是大連茶商首次獲得的國家級獎項。
說榮譽 從391個參賽茶葉中脫穎而出獲特等獎
7月中旬,在中國茶葉學(xué)會舉辦的“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活動現(xiàn)場,十幾位全國知名茶葉專家和消費者對面前的茶葉樣品一一品鑒,這一國家級茶葉評比活動每兩年一屆,今年已是第4屆,作為國內(nèi)檔次最高、最具權(quán)威的全國性茶葉評選活動之一,本次活動有全國20個省市區(qū)選送391個茶葉樣品,而其中便有大連茶人的身影。
時隔兩個月,在振富大廈金瑪茶城地下一層的店鋪中,陳海林隨手拿出一包茶,抓了一把扔進茶壺,沒有燙壺、聞香之類的繁復(fù)之舉,滾開的熱水傾瀉而下,葉片旋轉(zhuǎn)回旋,頓時茶香撲鼻。“這就是我做的獲得‘國飲杯’特等獎的茶葉。”坐在桌前,陳海林向前一推,一杯湯色金黃的茶水便放在客人面前。“沒有什么神秘的,只要朋友來,特等獎的茶葉都是大家一起喝。”陳海林笑著說,他從沒把茶葉弄得玄之又玄、束之高閣,都是平常價位,但品質(zhì)絕對要配得上這份榮譽。說話間,陳海林從貨架下層拿出幾個文件袋,里面正是這次“國飲杯”特等獎的獲獎證書。這時記者才注意到,一尊金色獎杯就放在貨架角落,仔細一瞧竟又是一個大獎——第十一屆“中茶杯”全國名優(yōu)茶評比一等獎。這些國家級茶葉評選活動是一個茶人的最高榮譽,而陳海林卻未在店面顯眼位置懸掛出來大肆張揚。
在陳海林看來,這份榮譽只是對茶葉品質(zhì)的一個證明。“全國評選相當嚴苛,首先要對茶葉進行質(zhì)量檢測,對茶葉養(yǎng)分、生長環(huán)境、殘留物等多項指標進行檢測,通過后才能參與評選。”陳海林告訴記者,在此基礎(chǔ)上,才是全國茶葉專家對茶湯、香氣等品質(zhì)的盲選,只有頂尖的茶葉才能脫穎而出。今年他送選“國飲杯”的久元春牌刮風(fēng)寨擊敗眾多高手當選特等獎茶葉,而在去年全國茶葉行業(yè)知名評選活動“中茶杯”上,他送選久元春牌早春芽紅也獲得一等獎的佳績,這兩個獎也是大連茶商首次獲得的國家級獎項。
大連茶葉市場變化
1992年
全大連的茶樓、茶攤加一起也就幾十家,主要集中在東關(guān)街和三八廣場一帶。
2002年之后不到10年
大連從一兩家茶葉市場發(fā)展到7個大型茶城和3000多家茶莊、茶樓,聚集了上萬家茶商。
說見證 20年間大連形成龐大的茶葉市場
1992年,當陳海林第一次來到大連時,這位來自全國知名茶葉產(chǎn)區(qū)的福建小伙最初只是騎著摩托車在市內(nèi)穿街走巷在幾個茶葉攤送貨。那時他從沒想過會與茶葉結(jié)下如此深厚的緣分,更不敢想在全國茶葉評比中獲獎。
那時的大連茶葉市場更像是一片“荒漠”。“全大連的茶樓、茶攤加一起也就幾十家,主要集中在東關(guān)街和三八廣場一帶。”陳海林說,當時東關(guān)街一帶有煙酒茶批發(fā)市場,有二三十個茶葉攤位,他平時主要是給這里送茶葉,為了開拓市場,還要走街串巷去各個茶樓送貨。“當時大連人喝茶沒啥講究,一個大茶缸,幾副撲克就能坐一天。”陳海林說,北方人喜歡花茶濃郁的香氣,大連人也不例外,至今一些老人還會找他買些花茶。
當時陳海林每天大約能賣上百十來斤的茶葉,按照這個數(shù)字推算,當時全市每日茶葉銷量也不足萬斤。“那時茶葉很便宜,一斤茉莉花茶只有四五十元錢,但品質(zhì)可比現(xiàn)在的好,都是頂級茶青做出來的。”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市場定價,價格起碼翻十多倍。“那時沒有茶道、茶文化什么的,茶葉就是單純的飲料,品種也單一。”陳海林說,大約2002年前后,隨著國內(nèi)茶葉文化興起,很多制茶工藝的出現(xiàn),大連的茶葉市場也逐漸發(fā)展起來,開始追逐國內(nèi)茶葉熱點。
在此后的十余年間,大連市場先后掀起了鐵觀音、普洱茶、古樹茶和白茶的銷售熱潮,飲茶、茶道知識也迅速普及。“大連人心態(tài)開放,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茶葉市場發(fā)展十分迅猛。”陳海林說,不到10年時間,大連從一兩家茶葉市場發(fā)展到7個大型茶城和3000多家茶莊、茶樓,聚集了上萬家茶商,單就規(guī)模來說,大連茶葉市場在東北地區(qū)屈指可數(shù)。而飲茶的人更是幾乎翻了數(shù)十倍,全國各地不同品牌、不同地域的茶葉幾乎都可以在大連找到。
說癡 幾度受挫為尋好茶走遍茶區(qū)深山
二十多年與茶葉結(jié)緣并非一帆風(fēng)順,陳海林坦言自己幾度離開茶葉。“我是2006年金瑪茶城成立第一年就搬來的茶商,如今這里至少更換了3批店鋪,10年前的同行只剩三五家吧。”陳海林告訴記者,從2005年開始茶葉市場風(fēng)云莫測,炒作之風(fēng)愈演愈烈,而隨著制茶工藝的變革,人們對茶葉的理解也隨著改變,追捧濃郁口感、追求極端消費,“喝茶一定要所謂的‘單叢’,就是一棵茶樹的茶葉,不過一二斤而已,這才顯得出品位來。”陳海林說,大連市場當時風(fēng)氣很極端,一批批茶商瘋狂融入,又迅速大量倒掉。
當時陳海林也遇到了危機,傳統(tǒng)制茶方法不被大眾理解,茶葉大量滯銷。“當時我的茶葉基本無人問津,每年都會積壓3000斤,損失幾十萬元。”陳海林很不理解,他不明白為什么傳承幾代人的傳統(tǒng)制茶工藝會如此迅速地被淘汰,他忍受不了市場的跟風(fēng)形勢,也不愿改變自己對茶葉的理解,于是曾短暫離開茶葉市場,寧可將當年的茶葉保存下來也不銷售。
“其實我能堅持自我沒有放棄,真是客人們趕著我們?nèi)W(xué)習(xí)。有的是對我不理解,我就必須證明自己,有的則是給我信心和壓力,必須做出好茶來。”陳海林告訴記者,大約10年前他結(jié)識了一位茶客,不但愛喝茶,而且頗有見地,更有極高的品鑒天賦。“他總是跟我聊茶葉,喝一口茶就能嘗出茶葉的產(chǎn)地,沒事還自己帶茶葉和我‘斗茶’。”這位茶客對于陳海林而言亦師亦友,也是讓他下決心深入茶區(qū)自制茶葉的動力。
從2010年開始陳海林深入江浙、云南一帶的茶區(qū),最初只是在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茶葉集散地,后來隨著經(jīng)驗積累,陳海林的足跡踏入深山密林,尋找優(yōu)質(zhì)茶葉。“很辛苦,一般人吃不了這種苦。”陳海林說,以這次獲特等獎的茶葉來說,是他深入到云南與緬甸邊境的一處茶山發(fā)現(xiàn)的,“那是一片原始森林,林子里潮濕悶熱,溫度可達40℃,小腿都要綁上綁腿以防蛇蟲。”陳海林天不亮就隨當?shù)厝诉M山,原以為很輕松,隨身只帶了一瓶礦泉水,結(jié)果竟走了近16個小時,下山時渾身癱軟,險些沒走出來。最終這些辛苦沒有白費,歷經(jīng)多年研制,陳海林制作的茶葉終獲全國茶葉評比大獎。
說心愿 贏得大滿貫建立百年茶倉
在振富大廈樓上,陳海林有一處存放茶葉的倉庫,屋子里堆滿了各種茶葉,有的已長達十余年之久。“這只是其中一個倉庫,大約有七八噸茶葉,我還有兩個倉庫比這個更大。”陳海林現(xiàn)在手頭的茶葉總量高達40噸左右,這也是他的底氣,“我還要沖擊‘中茶杯’、‘國飲杯’,到時候我要弄一個大滿貫。”所謂“大滿貫”就是包攬綠茶、烏龍茶、紅茶等茶葉品種的評選獎項。
“我就想讓茶葉回歸本質(zhì)。”陳海林對茶葉的這份執(zhí)著說起來很簡單,他認為茶葉說到底就是一種飲品,沒有那么多所謂的炒作價值,他最懷念20年前人們拿著茶缸、茶碗隨性而飲的場景,而不是正襟危坐噤若寒蟬,或是炒作投資追求極端。而這種回歸不只是一種形式,同樣也包括品質(zhì)。
陳海林最大的心愿是在大連的海邊建起一座倉庫,存放那些積攢幾十年的茶葉。“我想在大連建一個百年老倉。”房門要朝向北方面對大海,溫潤潮濕的海風(fēng)會讓茶香更加濃郁,而迅速干燥的氣候又將茶香凝結(jié)在每一片葉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