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湖北恩施利川市毛壩鎮茶塘村貧困農民吳曉玲不再像往年那樣眉頭緊蹙了:“我家的茶園今年受益了,春茶賣了8千多元,小孩的學費再也不用發愁了!”
像吳曉玲這樣依靠種茶脫貧的村民,給茶葉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黃金葉”,它為山區農民換回了5.6億元的年收入,成為利川市產業脫貧的重要抓手。
良種良法 為茶葉“鍍金”
山高地少,讓種茶成為利川市產業扶貧的一大選擇。但種什么茶、怎么種茶,決定著產業扶貧的效果。
1992年,省農業廳明確提出“不是無性系良種,不要再發展茶園”,利川市將這一原則貫徹到底。“無性系良種茶園成園快、適采期集中,商品價值高,是我們幫貧困戶建新茶園的主體。”利川市茶葉局局長羅業文對此很有心得。
良種還需良法。利川市以“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市”為載體,對茶園實行統一品種規劃、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提供農資、統一產品回收。
蘭田村4組貧困戶秦桃梅就是新品種、新技術的受益者:“前些年,一畝茶有800元收入就算好的了,現在,改造后的3畝茶園,年收入上萬元。”
比秦桃梅管理得更好的茶園,其地產品種“冷后渾”的畝產值已超萬元。實施標準化管理的很多基地,也吸引了“大紅袍”、“西湖龍井”等品牌茶企慕名前來采購原料。
市場主體 扶貧勇挑勇擔
利川全市在冊貧困人口21.6萬,誰來組織分散的他們種植“黃金葉”?
合作社和茶企挑起扶貧大梁。金利茶葉公司推出“144583”產業扶貧模式:用1個企業,引導4個專業合作社,扶持40個村,采取5項措施,帶領包括貧困戶在內的3萬戶茶農發展茶葉8萬畝,實現戶平收入1萬元以上。
飛強茶葉董事長卓萬凱對參與產業扶貧有自己獨到的認識:“茶企與茶農是魚水關系,今天我給貧困戶建起了脫貧的茶園,明天那里就是我永遠的原料基地。”他們在毛壩、文斗兩鄉鎮簽約扶持8個行政村的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凱瑞茶葉則在毛壩鎮石板村和花板村展開產業扶貧。
在這3家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全市167家茶企、87家茶葉專業合作社紛紛都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認親”。
“這些市場主體參與扶貧,讓茶農不再被外來企業壓級壓價,最大限度保護了茶農的利益,讓茶農脫貧致富的目標能盡快達成。”市長張濤盛贊企、社參與精準扶貧。
強品牌闖市場 茶山變“金山”
利川人清醒地認識到,茶葉扶貧之路能走多遠,在于利川茶葉的市場之路多長多寬。
利川市委、市政府真金白銀支持茶企闖市場。2013年起,每年整合1000萬元項目資金支持基地建設、企業技術改造,每年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茶葉品牌建設、市場推廣。
受到鼓勵的茶企紛紛加強品牌建設。在“利川紅”這一公共品牌下,子品牌爭芳斗艷:在第十一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中,金利茶葉的“云頭山”白茶獲得特等獎,“云頭山”綠、紅茶,飛強茶業“星斗山”天寵冷后渾紅茶、散放茶,嘉潤公司的“生耕甘露”紅茶,佳興茶葉的“漫山紅”紅茶分獲一等獎。
品牌含金量足了,闖市場更有底氣。飛強茶業的王牌“冷后渾”,市場售價達到18000元一斤;金利茶葉則在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為夏秋茶找到了出路。2015年,該公司出口茶葉331萬美元,今年力爭出口3000噸,創匯1000萬美元。
茶業扶貧初露曙光。起步較早的毛壩鎮,茶園已占耕地總面積95%以上,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924元,2017年可整體脫貧出列。
州委常委、利川市委書記沙玉山表示:“茶業扶貧是我們將青山建成‘金山’的扶貧路徑選擇,未來將有更多的‘毛壩’出現,我們要在綠色發展中實現經濟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