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茶以“煥古茶”最為有名,外地茶商來紫陽購茶多慕名先到煥古鎮,由此孕育了一大批茶產業專業村。如今,煥古鎮東河村的茶葉鮮葉采摘已由一季變為三季。依托茶產業的發展,東河村到2016年底將實現整村脫貧。
紫陽茶以“煥古茶”最為有名,外地茶商來紫陽購茶多慕名先到煥古鎮。近年來,當地又有許多村民放下農具,當起了產業工人,孕育了一大批茶產業專業村。東河村就是其中之一。
煥古鎮東河村有8個村民小組,共301戶1056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8戶489人,計劃到2016年底將實現整村脫貧目標。如今,東河村茶葉鮮葉采摘由一季變為三季,成為全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茶農金行兵的“致富經”
烈日當空,草木低垂。正午時分的東河村,迎來一天氣溫最高的時刻。此刻,金行兵還在自家茶園鋤草,略顯滄桑的臉龐布滿了晶瑩的汗珠。在他周圍,一棵棵茶樹枝繁葉茂,充滿生機與活力。
“茶樹經過連續采摘,采摘面遭到破壞,為病蟲害提供了生長環境,加上夏季高溫多雨,容易造成茶園雜草生長、土壤板結,嚴重影響茶園的產量和品質。”金行兵用衣袖擦了擦臉上的汗珠。他說,為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他每年都要進行一至二次茶園管護,除草松土,修剪樹冠。
談起茶園管護,今年53歲的金行兵頭頭是道。金行兵說,他幼年時左手受傷殘疾,不能像其他村民一樣外出打工掙錢。10年前,他看到村里有人辦茶廠,于是就和妻子商量,決定少種點莊稼,多采一些春茶賣錢。白天,夫妻倆在自家茶園采茶,晚上就把鮮葉送到茶廠。
由于茶廠實行現金收購鮮葉,他和妻子采茶當天就能拿到現錢。于是,他們起早貪黑將承包的7畝多茶園的鮮葉全部采了回來,一個月下來,夫妻倆采摘茶葉鮮葉收入達到8000元。
夫妻倆嘗到甜頭后,便在每年將春茶采摘、茶園管護作為一項重要的農事活動,不斷改造恢復低老茶園,發展新茶園,學習茶園管護技術。
如今,金行兵發展的茶園已達到16畝,其中豐產密植茶園有14畝,每年茶葉鮮葉收入都在5萬元左右。金行兵說,近兩年,每到春茶上市的季節,他都要從外面請1到3個人幫他采摘鮮葉。
通過種茶,金行兵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2011年,他在公路邊蓋起了新房。走進他的新家,洗衣機、電冰箱等各種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金行兵的妻子患有肝膽管結石,這兩年先后做過4次手術,僅醫療費就花了10多萬元,他兒子上高中每年也要花近2萬元。“要不是種茶,他很難脫貧啊。”東河村村主任陳忠祥說。
茶企里的“脫貧攻堅辦公室”
“對簽訂協議的貧困戶,公司在茶葉鮮葉收購上,實行優質、優價收購,保證夏秋茶收購,免費提供茶葉修剪機和茶葉生產專用肥,還在用工方面優先安排。”秦巴山富硒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惠康說。
位于東河村的秦巴山富硒茶葉有限公司,在2016年上半年舉行的東河村產業精準扶貧幫扶協議簽訂會上,公司與當地61戶脫貧對象簽訂幫扶協議。至目前,公司已與東河村200多戶貧困戶簽訂了幫扶項目合同,已與東河村等三個村的近1000戶村民簽訂了茶葉收購合同。
秦巴山公司還真正把“脫貧攻堅辦公室”設在了企業里。在專門成立的脫貧攻堅辦公室,墻上掛著一塊醒目的“政企聯手幫扶貧困戶產業脫貧增收及措施一覽表”。通過一覽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東河村2016年61戶貧困群眾的家庭人口、茶園面積、春茶和夏茶收入情況以及企業幫扶措施。
近年來,東河村通過發展茶葉產業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帶動了一大批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走出了一條產業強村、特色富民的脫貧新路子。2015年全村茶葉收入500多萬元,人均茶葉收入4700余元。農民管護茶園的積極性也由以前的干部上門督促轉為自覺行動。
茶產業的發展,始終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為東河村茶葉龍頭企業,秦巴山富硒茶業公司常年可為社會提供100余個就業崗位。有綠茶、紅茶、磚茶三條生產線,2015年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被評為2015年度陜西十佳茶企。
為了堅定東河村脫貧攻堅的步伐,秦巴山公司專門提高了鮮茶葉的收購價。東河村貧困戶易才新說:“今年平均每斤鮮葉比其他茶廠高出了10元左右。”以家中10畝茶園計算,易才新的春茶和夏茶收入已超過3萬元,相較前兩年增加了三分之一。
東河村村支書周必才介紹說:“今年,全村貧困戶戶均茶葉鮮葉收入超過了1萬元。秦巴山公司向村上的61戶脫貧對象支付的鮮葉收購資金已超過70萬元,為村上到2016年底實現整體脫貧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徐孝蓮:“主婦”變為茶業工人
“這是一件看似輕松,其實很費時的活兒。茶挑得快了,必然有很多不合格的摻在里面了。純手工挑茶是慢工出細活的工序。”走進秦巴山富硒茶業有限公司,東河村村民徐孝蓮正在忙著分揀茶葉。
在進入公司工作之前,徐孝蓮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家庭主婦。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照看三個孩子。2013年,丈夫在煤礦打工時不幸離去。“當時覺得天都快要塌了,今后三個孩子的生活咋辦?”徐孝蓮眼里閃爍著淚光。
從那時起,徐孝蓮便開始獨自扛起掙錢養家的重任。去年,徐孝蓮最小的一個孩子上了小學。當時,秦巴山公司正招收員工,沒有茶業生產技術的她,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應聘了。后來,她順利應聘到了茶葉包裝崗位,每月工資為2000元左右。
徐孝蓮心靈手巧,很快掌握了茶葉分揀、包裝技巧,成為了一名熟練的技術工人。由于在茶業公司上班屬于季節性務工,從3月份開始到10月份結束。目前,她每年工資收入為1萬多元,加上采摘鮮葉的收入,全年茶業收入可達2萬元。
徐孝蓮樂呵呵地說:“沒想到我這個家庭主婦也變身為產業工人了,現在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已經基本沒有問題了。”
金統玖:為了讓更多貧困村民脫貧致富
“去年,我加工了1噸多干茶,毛收入有30多萬元,除去鮮葉收購支出和人工工資,純收入有5萬塊錢。”東河村一組村民金統玖,談到2015年的茶葉加工收入時非常高興。
一年可以加工1噸茶葉,在當地眾多茶葉加工廠中,論生產量或許是最少的。但是,對于剛辦廠的金統玖來說很滿足了。他說:“我不僅為自己成功摘掉了貧困戶帽子,還能再帶動其他貧困村民增收,幫助他們脫貧致富了啊。”
金統玖有兩個孩子,一個在讀高中,一個在上大學,妻子是當地一名臨聘工人,收入不穩定。在辦加工廠之前,老金做茶葉加工的收入是每年一萬多塊錢。隨著孩子相繼考上高中、大學,在教育支出的壓力下,生活顯得“入不敷出”。
“得自己辦個茶葉加工廠!”老金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支持。2014年夏天,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他申請貸款15萬元,開始了茶葉加工廠房建設,并在當年購回加工設備,完成生產調試。
2015年春,老金的茶廠正式開工生產。老金說,由于村上茶葉加工廠多,自己又是第一次辦廠,非常缺少周轉的流動資金。他現在還只是按需生產,“雖然賺得不多,但茶葉沒有庫存,風險也小。”
“村上有龍頭企業,還有為數不少的茶葉加工廠,為什么還要冒風險去辦廠呢?”面對這常有的疑惑,金統玖說:一是村上的鮮葉多,現有茶廠加工不完;二是村上的茶廠大多在生產中高端產品了,這也給他加工普通“大眾茶”留下了空間,可以帶動更多貧困的村民參與其中。
至今,老金家實現脫貧了,又正在帶動當地其他貧困村民脫貧致富。老金算了一筆賬:他生產1噸茶需要1萬斤鮮葉,每斤鮮葉平均按30元計算,可以支付給茶農鮮葉收入30萬元。明年,他打算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讓更多的貧困戶通過發展茶葉產業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