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最后一批春茶采摘結束,對于大部分茶農來說,年初的寒潮,以及春節后的倒春寒,已經注定了今年將是特別艱難的一年。據省物價 局成本分局提供的數據,在碧螺春產地蘇州東山鎮,今年明前新茶的產量同比下降了27.8%,凈利潤更是減少63.95%。實際上,盡管極端天氣是造成茶葉 減產的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市場環境讓中高端茶葉滯銷,不少中小型茶場因為銷路和成本問題,寧愿任由新茶瘋長也不愿采摘。
減產嚴重,碧螺春少了近3成
對于茶農來說,今年的日子確實格外艱難。年初的“世紀寒潮”,以及春節之后的倒春寒,使得江南地區的茶葉產量直線下降。江蘇省物價局的調查顯示,碧螺春主產區蘇州東山鎮,新茶產量銳減27.8%,而南京雨花茶、安吉白茶和杭州龍井,減產比例同樣在3成左右。
“種茶還是一個望天收的行業,我們最怕的,就是氣候不穩定,今年的氣溫確實對茶葉生長很不利,減產30%基本是肯定的。”江寧孚而崗茶場的總經 理楊曉強這樣說道。今年,他的茶場炒出了500公斤左右新茶,新茶主要以雨花為主,其中也有少量的碧螺春。而在往年,他們的新茶產量都要在750公斤左 右。正如楊曉強說的那樣,今年江南地區的氣候,讓茶農們欲哭無淚。以東山鎮的碧螺春為例,年初的寒潮,致使第一批碧螺春葉芯遭受大面積凍傷,造成明前茶產 量直線下降。驚蟄節氣之后,天氣轉暖,氣溫一路走高,一度突破了20℃,茶樹發芽并且長勢好,但是天有不測風云,突然來了一個倒春寒,氣溫一下又跌回了冰 點,剛發出的新芽全被凍傷,葉芯產量大大下降。這樣的情況,在浙江也是一樣,安吉的白茶今年也減產接近3成,3月份的一場雪,差點讓3萬多畝茶樹絕收。此 外,杭州龍井也因為低溫推遲上市。
明前的春茶,最適合的生長環境是氣溫逐步升高,忽冷忽熱的天氣,對于中小型茶場來說就是“天災”,“像年初的天氣,中小規模的茶場確實很難抵抗。除非是很高檔的茶場,他們有大棚,可以給茶樹蓋上薄膜,有的還有自動噴淋系統。”楊曉強說。
利潤縮水,不到去年的1/3
春茶產量下降,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價格上漲,據悉,明前的新茶,價格漲幅都在10%左右。然而,漲價并不能彌補減產造成的損失,不少茶農今年的凈利潤,甚至只有去年的1/3。
省物價局的調查顯示,今年碧螺春現金成本為3161.29元/畝,同比減少0.1%;現金收益為5544.44元/畝,同比減少33.28%; 凈利潤為1752.59元/畝,同比減少63.95%。按照茶葉銷售的特點,越早上市的茶葉越貴,尤其是明前茶葉價格高出明后很多,主要是純葉芯炒制,品 質較高。明前的碧螺春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中山陵茶場的頭鍋雨花每500克超過3000元。清明一過,茶葉價格就會迅速下降。今年的倒春寒,使得蘇浙 的茶葉產量銳減,受到影響最大的恰恰是賣得最貴的明前春茶。盡管進入4月下旬,氣溫升高后春茶長勢良好,但此時的茶葉已經賣不出高價,嚴重影響了茶農的收 入。“凈利潤減少60%是可以理解的。”楊曉強說,“產量本身就少,漲上去的那點價格根本不夠彌補損失的。”
導致凈利潤下滑的另一個原因,其實是人工成本的上漲。蘇浙一帶的茶場,基本上是靠手工采摘,尤其是明前的春茶,由于采摘要求極高,根本無法用機 器取代。每年一到春茶采摘期,采茶工就成為最吃香的行業。“茶葉本身就是一個人工密集型行業,剪枝、施肥、采摘全都得用人工,在我們茶場,人工是最大的成 本。”據楊曉強介紹,目前采茶工人一天的工資基本上在150元左右,要知道2008年時,采茶工一天的工資還不到100元。省物價局的調查顯示,蘇州東山 鎮的碧螺春茶場,今年的人工成本為5859.29元/畝,同比增加14.52%,主要原因是今年天氣溫度不穩定,降溫后導致葉芯凍傷,需要人力救治,以防 給茶園帶來更大損失,從而使得用工增長,人工成本上升。
銷量下降,有新茶也不愿采
實際上在茶葉行業,產量和利潤下滑已經成為最近幾年的大趨勢,只是今年的極端天氣,進一步擴大了下滑的幅度。“中央明確八項規定之后,對茶葉企業的影響很大,再加上整個大環境,這兩年做茶葉生意賺錢越來越難了……”楊曉強說。
楊曉強的孚而崗茶場,往年的春茶產量都超過750公斤,和產茶2500公斤的中山陵茶場相比,規模不大。這幾年,楊曉強也在有意控制茶場的產 量,“我們茶場的經營模式屬于以銷定產,有多少訂單就生產多少茶葉,大部分茶葉都是賣給老客戶的,生產多了銷不出去,反而會增加各項成本,畢竟采摘、儲存 都要花錢。”也正因為這樣,即便茶場的茶樹已經可以采摘,他也只能任由嫩芽長成大茶樹葉子。其實,如果銷路足夠好,這些嫩芽完全可以賣出好價錢。市場行情 和國家政策的變化,讓楊曉強這樣的中小茶場有些應對不及。“以前的茶葉利潤確實很高,甚至可以說是虛高,1000多元/500克的春茶只能算是很普通的。 明前碧螺春都是三四千元/500克起賣的。”楊曉強說,“現在公款消費已經很少很少了,有也是在合理的消費價格。茶葉走親民路線,現在已經是大趨勢了。”
茶葉生意大不如前,不僅僅體現在生產端,零售端同樣如此。“今年新茶進貨價格都漲了,可是我們還是只能按照去年的價格賣,貴了就沒人買了。”在 應天大街正大茶城賣茶葉的譚先生說,“以前茶葉生意好做,主要是機關單位能銷掉一大批,現在公款的消費真的很少很少了。”據譚先生介紹,越貴的茶葉利潤越 高,但隨著公款消費剎車,絕大部分茶葉商戶都只能靠走量取勝,“利潤越來越薄,房租越來越貴,我們確實壓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