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補硒防癌”逐漸被公眾認知和接受,富硒食品產業也迎來了發展的熱潮。據國家統計局所屬國家市場調研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院《2010-2015年中國富硒農產品行業深度研究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2006年,我國富硒農產品行業總產值為82.1億元,到2011年達到138.5億元,2015年達到200億元。在富硒產業轟轟烈烈發展的背景下,4月底,我國三大富硒茶產區——陜西安康、四川達州、湖北恩施齊聚京城,共商富硒茶產業發展。
陜西省安康市副市長魯琦:打造品牌 做大富硒茶產業
安康位于陜西省南部,大家可能都知道陜西是黃土高坡,但陜西南部其實山清水秀,是陜西的小江南。宜人的氣候、健康的水源、富硒的土地,為富硒茶的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1989年,安康紫陽富硒茶通過了專家鑒定,成為全世界首個認定的富硒茶。
2008年,安康市啟動全市富硒資源調查工作,歷經4年,對10個縣區的土壤、水體、農作物中含硒量進行了檢測。2012年正式發布普查報告,根據普查制定了《安康富硒茶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發展思路、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發展措施。近年來,安康主動強化科技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由中國農科院中茶所、種植所、加工所、營養所等8個站所在安康開展富硒茶等富硒產業的科研創新工作。同時培育行業龍頭,加快標準制定和產品研發。由中茶所領銜、安康市承擔的農業部富硒茶行業標準修訂工作已經完成,有望今年發布實施,填補富硒茶無國家標準的空白。同時在產品研發方面,安康也開發了一系列富硒茶的產品。
雖然目前富硒茶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但是整個產業的發展還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沒有形成合力。現在從國家層面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頂層設計還沒有把富硒茶列入全國現代農業和健康產業的發展規劃中。目前,富硒茶的標準還不統一,品牌也比較混亂,存在套牌貼牌的現象,如果不及時統一標準,最后可能把富硒產業的牌子砸掉。所以需要富硒茶產區共同發力,建立全國富硒茶產品發展協會組織,通過這個協會引起國家層面的重視,從國家層面在產品研發、品牌打造、行業標準等方面建立推進機制,協調各富硒茶產區整合各地發展資源,共同把健康產品做大做強。
四川省達州市副市長徐天昊:整合資源 抱團發展
經過多年發展,四川達州市已經建起較為完善的生產、加工、營銷體系。2014年以來,先后成功研制出富硒的黑茶、白茶、紅茶、青茶、花茶等品種,投入市場獲得良好的反響,實現了突破性的發展。在(青五星火)計劃成果博覽會上,參展的茶品被收進中國茶葉博物館珍藏。
在我們看來,加強區域合作,是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我們3個市州,山水相依,產業相近,在政府層面各社會團體已經有良好的合作基礎,我們期待與恩施、安康經常合作,整合資源,抱團發展,力爭把三大富硒茶主產區合作,打造成全國茶葉區域合作的典范。
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倡議:第一,共立天然富硒茶合作理念,秉承共建、共享、共贏的理念,政府引導,協會主推,企業主體原則,在全球富硒茶發展的大舞臺上,聯袂合作;第二,共商天然富硒茶產業大計,建議建立中國富硒茶產業協會,向國際國內推薦天然富硒茶,擴大影響力,提升美譽度;第三,共謀天然富硒茶產業良策,做大特色產品的基礎在于高起點的科學規劃及合理布局,建議加快完善形成全國天然富硒茶產業規劃,指導主產區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共同爭取國家農林業主管部門在產業布局,科技攻關,項目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第四,共建天然富硒茶產業秩序;第五,共享天然富硒茶產業成果,建立全國天然富硒茶信息網,統一優先發布富硒茶發展信息。
湖北省恩施州副州長唐泓:發揮世界硒茶優勢 打造硒茶品牌
近年來,湖北恩施州堅持實施“開放活州”戰略,大力推進茶產業建設。現在全州茶園總面積突破140萬畝,茶葉總產量8.9萬噸,茶葉農業產值27.6億元,綜合產值96.2億元。茶葉對全州農村可支配貢獻率達到了6.5%,已成為80萬茶農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近年來,恩施州成立組建硒資源與應用研究院,在國內率先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硒資源基礎研究和硒產品生產體系。建立了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富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制定恩施州硒產品專用標志管理辦法,編制了恩施州硒產業發展10年規劃,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硒產品博覽交易會,兩屆恩施硒茶博覽會,極大推動了全洲富硒茶產業的發展。
接下來,恩施州將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打造品牌,按母子雙品牌模式,以恩施硒茶為區域共同品牌,整合恩施玉露、工夫紅茶等企業品牌,宣傳推進恩施富硒茶;第二,建立質量安全防線和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構建標準化生產體系,構建硒茶價格產品體系;第三,加大茶葉新興經濟主體的培育力度;第四,推進產品結構調整,調優產品結構,在鞏固提升綠茶質量基礎上,適度擴大紅茶、烏龍茶、黑茶的生產規模,同時調整產品包裝,拉長茶葉鏈條;第五,做活市場營銷流通。持企業通過直銷、代理、連鎖加盟形式,在全國茶葉主銷區建設一批品牌形象店和產品展銷店。支持企業到境外展示展銷活動,擴展出口市場。同時大量發展電子商務,不斷開辟新的營銷渠道;第六,促進產業發展大融合。推進茶產業與新興工業、硒產業、文化產業的融合。完善城市功能,建立一個恩施州茶葉博物館,建設一批茶文化主題公園、廣場和茶文化一條街,推進茶產業與旅游業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