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茶博會上,貴州省農委副主任、省茶辦常務副主任胡繼承對我省“十二五”茶產業發展總體情況作了介紹,并對“十三五”發展提出了思路和舉措。
他說,到2015年底,貴州全省茶園面積689.2萬畝,比“十二五”初(2010年)的329.3萬畝增加359.9萬畝,增幅109%。茶園面積躍居全國第一位。
“十三五”的主要目標:“十三五”期末,全省建成茶園面積700萬畝以上,其中投產茶園600萬畝,形成加工企業5000家以上,茶葉年產量40萬噸,綜合產值超過1000億元,農民人均茶葉收入達到2000元。
1.“十二五”期間全省茶園面積689.2萬畝
據胡繼承介紹,“十二五”期間,特別是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臺《貴州省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以來,全省各地立足生態優勢和產業基礎,從做大基地規模向品牌創建、市場拓展、加工升級、基地提升、質量保障、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文化宣傳等八個方面,全產業鏈推進茶產業轉型。
基地上,推進茶園向優勢區域集聚,以標準園創建為抓手,圍繞茶園提質增效,建成國內面積第一、質量最安全的茶葉原料基地。到2015年底,全省茶園面積689.2萬畝,比“十二五”初(2010年)的329.3萬畝增加359.9萬畝,增幅109%。茶園面積躍居全國第一位。茶園向優勢區域集聚,形成產業帶、產業板塊。茶園面積30萬畝、20萬畝至30萬畝、10萬畝至20萬畝的縣分別為5個、5個、22個,全省茶農135萬戶470萬人。
2.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形成茶葉加工集群
胡繼承介紹,除了擴大基地增加產量,還在加工上下了功夫。加工上,以清潔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為發展方向,培育壯大一批茶葉龍頭企業,形成大中小并舉的茶葉加工集群。到2015年,全省有注冊茶葉企業及合作社3040家,固定資產165億元,較2010年底的616家增加2424家。先后組建8家企業集團(聯盟),茶葉加工企業集群效應初現。茶葉加工機械開始本地化生產。去年已完成都勻毛尖、湄潭翠芽、綠寶石、遵義紅等10個貴州茶葉品牌共27項省級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茶葉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僅2015年就引進浙江、福建、北京、上海等14個省(市)和地區101家企業、投資23.9億元。
3.大力宣傳提高知名度
“為推動區域品牌整合,打造出在國內外市場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貴州茶品牌,全面鋪開了宣傳。”2010年以來,貴州茶品牌不間斷地在國內電視、網絡、報刊雜志、戶外廣告、茶事活動中亮相。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宣傳,貴州茶在國內外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時長205秒的《貴州茶香》MV于2015年2月1日起登錄CCTV-3綜藝頻道。“都勻毛尖”、“湄潭翠芽”、“綠寶石”、“遵義紅”等貴州茶葉品牌于2014年以來陸續登錄央視1、2、3、4、7、13套頻道播出!度嗣窬W》、《新華網》、《China Daily》、《中國網》、《新浪網》、《搜狐網》、《多彩貴州網》等主流媒體網站每年關于貴州茶的原創報道近千余篇。在貴廣、京滬等高鐵,通過冠名、語音提示、小屏軟文、提供體驗品嘗服務等多種方式宣傳貴州茶,在省內多種場所投放貴州茶廣告。在北京等國內貴州茶的目標市場以及省內主要風景名勝區,每年開展數十次貴州茶推介活動和萬人品茗活動。開展茶文化“六進”活動,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茶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4.搭建多元化營銷渠道網絡
為了市場更大化拓展,搭建了多元化營銷渠道網絡。我省茶企在省外建立銷售點4270個,遍布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含香港、臺灣)。省內貴天下、貴茶、栗香等大型茶葉公司在沃爾瑪、家樂福、華潤萬家、北京華聯等知名的全國商超連鎖系統,在吳裕泰、老舍茶館、天福茗茶等知名的茶葉連鎖專賣系統,在淘寶網、京東商城、阿里巴巴等知名的綜合類電子商務平臺以及黔茶商城等專業電商平臺建立貴州茶的銷售渠道。省內都勻毛尖茶城等一批原產地茶青和茶葉交易市場的推進,目前已建立產地茶青市場101個。
5.每年培養茶葉專業復合型人才5000余人
為加強茶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每年培養茶葉專業復合型人才5000余人。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地稅機關對符合稅收優惠政策的茶葉產銷企業均按規定予以稅收減免。
深化金融合作,創新金融產品與融資模式,促進茶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我省行業協會在品牌管理、行業自律以及宣傳推介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行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實行茶園用藥專營店(專柜)制度,加強茶葉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和茶葉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加大對茶葉農殘、重金屬等的抽檢和監控力度,茶葉質量安全保障進一步得到加強。
近年我省茶葉質量抽檢合格率始終處于全國領先位置。
6.“十三五”的目標:全省建成茶園面積700萬畝以上
據胡繼承介紹,我省茶產業發展“十三五”的主要目標:“十三五”期末,全省建成茶園面積700萬畝以上,其中投產茶園600萬畝,形成加工企業5000家以上,茶葉年產量40萬噸,綜合產值超過1000億元,農民人均茶葉收入達到2000元。打造4個以上全國知名品牌,培育10個以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不斷提升貴州茶葉規模、質量和品牌影響力。把我省建成中國高品質綠茶原料中心和加工中心,綠色食品茶、有機茶的重要生產基地,重要的出口大宗綠茶的原料基地,把我省建成在規模、品質、品牌上引領全國的茶葉強省。
7.茶企抱團開拓黔茶市場
與此同時,加工上重點抓好標準的實施,實行標準化生產,初精制分離、精制拼配的數據化。以標準化生產促進清潔化生產,以標準化生產和連續機械化生產推動我省茶葉的規;慨a,并大力推廣茶葉生產連續化和清潔化設備。鼓勵企業研發茶葉生產產品及提高茶葉質量與附加值,用一芽一葉、一芽二三葉,用夏秋茶青做產品,提高茶青下樹率,才能實現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比如“綠寶石”茶,就是一款能實現機械化、自動化、能實現標準、拼配、能實現安全的一個性價比較高的茶。
在品牌市場建設上,繼續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以促進省外目標市場渠道落地為重點,推動茶區、茶企抱團,以嫁接渠道為主,進一步開拓黔茶市場。
8.打造“綠色”茶葉茶旅一體
我省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是貴州出產好茶的前提條件。質量安全是貴州茶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對茶葉質量安全實行零容忍、一票否決,重點抓了幾個方面工作:一是抓源頭管控。二是抓清潔化生產。三是抓產品抽檢。四是抓質量保障。在全國率先建立起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追溯、消費者查詢的茶葉質量安全云服務平臺和茶葉質量安全第三方檢測體系。去年底已上線28家企業。
質量方面:一是茶園管理。二是加工的標準化生產。在茶青資源利用上,破除獨芽茶等同特級的傳統,推動一芽一葉、二葉等原料的大規模生產,推動夏秋茶上量,提升茶園單產水平。在理化指標上,要求所有品牌的一級、二級(包括珍品、特級)水浸出物含量確定在40%以上,高于全國6個百分點。
繼續推行小型耕作機械。大力發展茶旅一體化建設,建成林中有茶、茶中有林,集生態、觀光、休閑一體的生態茶園,把茶園、茶區建成貴州旅游的重要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