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茶在于春,對于懂茶愛茶的市民來說,頭茬春茶的香氣是不可或缺的。不過,今年3月上旬一場突如其來的“倒春寒”,給熱情的茶客澆了盆冷水,更讓茶農、茶商遭受了不小的沖擊。
眼下本該是春茶銷售旺季,但記者走訪市區茶葉經銷店、茶葉交易市場了解到,受惡劣天氣和經濟大環境影響,我市春茶市場近3年來交易量與交易額均出現逐年降低的情況。
遭遇倒春寒
頭茬春茶減產
都說春茶是寶,夏茶是草,而清明前上市的茶葉,是茶中佳品,素有茶貴如金的說法。過去,其身價曾一度“扶搖直上”,市場上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高檔茶并不少見。然而,今年3月的一場倒春寒,讓茶葉最嫩的“頭一茬”被大面積凍傷,茶農損失不小,春茶市場打起了“寒顫”。
市點絳唇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邵蓮香告訴記者,由于倒春寒影響,今年公司茶葉生產基地春茶減產至少30%。“倒春寒一來,忽冷忽熱的天氣對于茶農來說,實在不是個好消息。”邵蓮香說,氣溫快速升高,頭茶迅速長過頭,而急劇的降溫降雪又讓剛冒出的鮮翠芽凍傷或凍死,猴年里上好的第一茬春茶近半受損棄摘。“頭茬嫩芽是最好的,能賣最高價,可今年也是減產最多、損失最重。”除了嫩芽被凍壞外,邵蓮香還提到,由于連綿陰雨,降水過多,對茶葉的品質也有影響,香氣略有不足。
磐安的陳忠釵是個有著20多年種茶經驗的老茶農。在他的四五十畝茶園里,今年的頭茬茶芽頭全被凍死了。“本來指望那批茶葉能賣個好價錢,可惜一點都沒有了。”說起被凍死的頭茬春茶,老陳很是心疼。他說,前兩年效益好的時候,每年有20萬元收入,今年能保本就不錯了。
4月14日,記者來到市供銷社下屬的浙中茶葉市場,茶農們在市場內主要通道兩側擺著地攤,攤位間徘徊的顧客不多,有的蹲在攤位前抓一把茶葉看看顏色、聞聞香氣,有的直奔熟悉的茶農稱斤論兩。
“早幾年前,這個市場可熱鬧了,茶農數量多,來買茶的人也多。”一名來自麗水的茶農告訴記者,除了今年惡劣天氣影響春茶產量和品質,金華春茶市場這種“冷清”的局面已有兩年,麗水松陽的茶葉一級批發市場興起分流了金華的市場。“不過我在這邊還有些老顧客,而且金華交通更便利,今年市場方面還有些優惠政策,所以我還是選擇來這里交易。”他說。
高價茶葉賣不動
茶葉消費平民化
記者在浙中茶葉市場走訪發現,茶葉經銷商反映的市場遇“冷”,很大一部分體現在高檔茶葉品種的銷售上。隨著“三公消費”縮減,節儉之風盛行,高端茶市場趨冷。曾經精美包裝身價金貴的高檔茶基本銷聲匿跡,中低檔價位的新茶零售銷量還不錯,高檔茶葉量價齊跌,普通簡易包裝的茶葉成為市場主角。
邵蓮香打開店內一個裝得滿滿當當的大包裝袋,抓了一小把茶葉給記者看顏色、聞香氣。“這是今年開園采摘的第一批,你聞聞,這茶香氣多好。這樣的好茶,前年批發價能賣到1000元/公斤,今年卻只能賣700元/公斤。”她無奈地把茶葉放回袋后說,以前賣1000元一公斤的時候客人搶著買,杭州的茶商都來她這兒批發。今年這批貨的價格相當于成本價上只加了10%,但量走得還是很少,10多天過去,幾乎沒賣出多少。
邵蓮香說,從供不應求到少有人問津,茶商們不得不主動降低高檔茶葉價格,走平民化銷售路線。以前最搶手的是批發價600元一公斤的茶葉,今年最受歡迎的已變成100~400元/公斤的品種了。
在市區江南和信路一家茶葉經銷店里,記者看到了“春茶特價”的牌子,主要針對中檔價位的禮盒裝。“往年這個時候,店里的人忙得不可開交,從去年開始,春茶生意越來越冷清了。最近除了周末賣得多一點,平時每天能賣出三四斤就算不錯了。”店主說,目前零售價600~800元/公斤的龍井茶比較受歡迎,現在高檔茶葉基本沒銷路,店里主要靠中低檔茶葉來跑量。
“茶葉價格下來了,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是好事。”這名店主說,他們也在考慮轉型,如何結合品茶文化來包裝、推廣大眾化消費的茶葉。
為吸引茶農,金華農產品批發市場今年免收茶農進場交易服務費和寄存費,并做好司磅、寄存、開水、水杯的免費供應。據悉,這一措施受到不少茶農好評,效果顯著,今年進場交易的茶農比去年明顯增加。此外,市場方面還將舉辦茶葉電商培訓班,一方面引導商戶轉變觀念,掌握電商交易方法,另一方面構建茶葉市場網上交易平臺,通過市場微信公眾平臺的二次開發,打造網上茶葉商城,讓經營戶入駐開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