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茶葉網】這些年,有機茶在市場上開始嶄露頭角。它還原了農作物正常的生長規律,遠離塵世污染,不施農藥、添加劑、人工化肥,這樣種植出來的茶葉不僅質量安全有保證,滋味也更醇,口感更香,并且營養更豐富。
如今,安溪種植有機茶的大軍正在逐漸壯大,有機茶認證面積居全國產茶縣第一位。雖然有機茶的市場逐漸走向規范,并開始被茶客們所認知和接受,但作為一種大眾商品,有機茶仍有段很長的路要走。
“舌尖安全”受重視
安溪有機茶大軍漸壯大
近幾年,舌尖上的安全已經成為老百姓們最為關注的話題,“有機”也開始成為餐桌上的熱詞,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消費者寧愿花更高的價格去購買有機大米、有機蔬菜。
在我國,茶葉主要分為無公害茶、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等幾個等級,有機茶在安全性方面要求最高。你知道嗎,有機茶是我國第一個獲頒證出口的有機食品。
正是看中了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市場需求,不少茶企早就開始加入有機茶建設大軍。安溪縣茶葉協會有機茶分會會長汪健仁就是安溪第一批開始創建有機茶基地的人,堅持至今已是第11個年頭了。當年,他遍尋安溪多個重點產茶鄉鎮的十幾個山頭,最終選擇在桃舟鄉建設了2000畝鐵觀音有機茶園,只因這里空氣富氧離子高,土壤有機質及微量元素豐富,水源純凈,且沒有任何的污染源,非常適合種植有機茶。
2013年,安溪縣茶葉協會有機茶分會發布中國首個有機茶宣言。目前,安溪縣有機茶葉生產企業從2011年的13家發展到現在的18家;認證面積從2011年的34128畝增加到38358畝,有機茶產品產量2407噸,茶葉認證面積居全國產茶縣第一位。2015年,安溪縣茶業工作會議上明確表示,將支持建設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茶葉生產基地2萬畝。
新規實施一年 市場漸規范
真有機?
看二維碼 遠程監控便知
自2014年4月1日起,《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新規正式實施已有一年多,有機市場也在逐漸規范化。新規比歐盟標準更嚴格。
新規實施后,取消了“有機轉換認證”標志和證書,轉換期產品只能作為常規產品銷售。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或獲證產品在認證證書標明的生產、加工場所外進行了再次加工、分裝、分割的,禁止在產品標簽上標注含有“有機”“ORGANIC”等可能誤導公眾的字樣或圖案,違者將被重罰。
新規還明確要求對有機產品實施“有機碼制度”,每枚認證標志都有唯一編碼,并采取防偽、追溯技術,確保產品可溯源。消費者購買有機產品后,若不放心,也可登錄網站“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輸入17位數的“有機碼”查詢產品真偽。
當然,仍有部分消費者對于有機茶還抱有不信任的態度,是真有機,還是假有機?有機茶價格偏貴合理嗎?
為了打消茶客們的疑慮,茶企也在不斷努力。汪健仁想了很多方法讓大眾接受,最有成效的,就數在每個山頭上都安裝360°高清攝像頭了。消費者只要在手機或電腦上下載安裝軟件就可以輕松了解有機茶種植管理及加工生產的全過程。這種讓客戶參與有機茶生產監督的做法,使茶園有機茶生產管理流程更直觀的展示,也讓消費者對有機茶的質量產生信任。
有機茶滋味醇厚 更耐泡
茶園掀認養熱潮
有機茶好喝嗎?安溪制茶工藝大師劉遠明告訴記者:“因為有機茶的生長環境優越,所以在口感上新鮮度保持得非常好,滋味更醇,營養更豐富,其茶成品比一般的常規茶更耐泡,回甘性更好。有機綠茶更鮮嫩明亮,有機紅茶更濃郁,有機烏龍茶更濃爽,可以引人返樸歸真,讓人心曠神怡。”有些品鑒過有機鐵觀音的茶客還發出了“喝到原生茶”的感慨。
不過,有機茶并非一朝一夕能種養出來的,需要經過漫長的培育,不僅比普通生態茶園生長周期更長,投入也更大,甚至成本高達5倍之多,而產量卻往往只有普通茶園的一半,典型高投入,低產出,而且每年還需繳納有機認證費用。
盡管如此,據部分按照傳統方式賣茶的有機茶企業透露,銷售并不盡如人意。也有的茶企創新模式,走起企業認養茶園的模式,銷量反倒相當火爆。
汪健仁告訴記者:“有機茶雖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我堅信這個市場仍是有希望的。種植、加工環節需堅持傳統、保證品質,銷售模式則需不斷創新。”目前已有200多家企業在桃源有機茶場進行認養,少至5畝,多至200畝,每片茶園地頭會豎上認養企業的牌子。去年,這里共生產秋茶30000多斤,不到春節便售罄,不少客人擔心買不到茶,今年春茶還未開采便已預訂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