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茶葉網】近日,筆者來到德江復興鎮眾興茶業。細雨中,1000畝茶葉基地上,鑲嵌著不少農家人采茶的身影,很有幾分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詩意。走進茶莊大院,右邊是占地約1200平米的加工廠,記者透過玻璃看到10來個工人正忙著茶葉的加工。
“茶產業主要的特色是富民。”在茶莊中央的大廳里,迎接我們的茶莊老板李德祿開門見山地說:“對政府和投資人沒有多大的利益。現在,我們每年花在茶葉基地上的勞務費就是100萬以上。”
李老板的介紹,回放了眾興茶莊整整6年的發展歷程。
2009年,德江縣委縣政府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把生態茶產業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首選擺上黨政重要議事日程,全力開局。
“那年,我們作為招商引資企業第一次來到這里時,有一半以上的土地是閑置著的。”李老板回憶說:“鄉里(復興尚未建鎮)書記、鄉長輪流帶隊來到這里,白天丈量土地搞流轉,晚上做群眾思想工作,好一段時間吃住都和我們在一起。”
“當時,德江土地流轉費不高,易于成片集中,政府也有一些優惠政策。”談到為什么會從鳳岡來德江發展生態茶產業時,李老板很是直接地說。
在發展茶產業同時,李老板在基地中按當時優惠政策征地21.3畝,建成了眼前這包括加工廠在內的花園式茶莊,在德江率先建起了“基地+工廠+山莊”的雙線經營發展模式。
2011年,在當地黨委政府完成了茶葉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茶葉基地尚未開采,山莊就率先營業起來,那一年山莊利潤收入突破了10萬元。
“茶葉這個產業見效慢,一開始投入大,資金短缺,必須搞山莊經營來彌補。”李老板說:“到目前為止,我們投資了2000多萬元,按技術要求綠茶和紅茶兩條生產線要分開建廠,今年還要投200萬元將紅茶生產線獨立出來。否則相互影響,特別是紅茶品質就難以提高。”
好茶葉,加工環節也是關鍵。今年李老板從浙江以年薪15萬元的高價聘請了兩名茶葉技師,在做好自己茶葉加工的同時,還收茶青加工、對外加工,縣里有20多家的茶青都拿到那里來加工,僅加工費每斤都是40元。
據介紹,眾興茶業今年僅明前茶產值已超過了200萬元,記者采訪時已從綠茶工藝轉向了紅茶生產,銷往上海、山東等地。10天前,眾興茶業被俄羅斯銷售商評定唯一高香型茶葉基地,已預定一空。
談話中,李老板有些喜出望外。但還是語重心長地說:“前景沒有問題,目前廠房不夠用,資金周轉上希望政府能一如既往給予支持。”
歸途中,一路是回家的采茶人。記者隨意搭乘一位進行了隨車采訪。
搭乘的名叫張漢姓,她說:“明前茶已采完了,現在采的是一心一葉的,每斤工錢10元。由于離茶山較遠,要走一趟路,今天只采11斤多,得了118塊錢。”
據了解,她是把自己家中的農活干完才去的,今年共去11天就收入1200多元。去年她抽空去采茶,一直持續到9月份,前后共計有5000多元的收入。
目前,德江縣11.3萬畝生態茶產業帶動了當近6萬群眾就地務工,實現生產務工兩不誤,每年增收達2.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