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全國的重要茶區,境內山青水秀,自然環境優越,質地條件好,十分適宜發展生態茶園。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茶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中央財政從2008-2010年投資重點產茶縣實施現代茶業生產發展項目建設。因此,要把握好難得機遇,用好國家項目資金,加快閩北的標準化生態茶園建設進程。通過項目實施,促進茶園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促進茶葉品種結構更加合理。促進茶葉質量進一步提升,促進農民增收明顯加快,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引導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優勢特色茶業發展,帶動地方整合支農資金集中投入現代茶業建設,從而做優做強閩北茶產業,推動閩北茶產品的競爭力和茶經濟的新發展。
一、生態茶園的概念。它是指生態環境質量好、道路晴雨暢通、蓄水排水系統完備、植被覆蓋度高、保持水土、防災減災、保護天敵、培養生物多樣性等多功能綜合利用的茶園。
二、生態茶園的指標。一是生態環境指標,茶園內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治理水土流失大于80%,全面推廣應用良種良法種植和農業、物理、生物綜合防治病蟲害技術,茶葉產品衛生質量達到符合出口標準要求;二是主要經濟指標,干茶畝產量要大于200公斤,毛茶平均價大于30元/公斤,畝產值達5000元以上,產投比大于1:5。
三、主要技術要素
(一)科學規劃設計:根據生態學理論的要求,結合茶團體布局和結構的實際,本著“先易后難、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則,科學合理規劃設計項目區的園、林、水、路,制定細化實施方案,并做好工程測量、施工和投資預算等關鍵環節工作,提高項目規劃設計的合理性、預見性、科學性、準確性和實效性。
(二)營造防護林帶:在茶園山頂、周圍、路旁和風口處營造防護林,提高綠化程度,防止風沙侵入和空中飄浮塵支埃等有害物質污染茶園。
(三)硬化茶園道路:加寬修建茶園主干道、支道,要根據茶園地勢和原有路況因地制宜組織施工,一般要求主干道寬度以3-3.5米,支道寬度以2-2.5米為宜,加寬修建后的路面鋪碎石硬化,達到晴雨暢通的標準;硬化路面不宜使用河沙、木板、土塊和石板材之類的材料,避免引發大雨、暴雨后沖入茶園沉積、生長繁殖白螞蟻危害茶樹和路滑鋮及人身安全的隱患。
(四)種植行道樹木:在茶園道路旁或空閑地段種植行道樹,規格一般以間隔6米種1株為好,要求選種闊葉樹,如四季桂、八月桂、福建含笑、馬卦木、紫薇、中華杜英、合歡、黃檀、苦楝、木荷等,有利于防風、調節茶園微域氣候,涵養水源、保護天敵、培養生物多樣性和美化茶園;不宜種植毛竹、杉、松和易引發共性病蟲害的樹種,以免產生負面影響。
(五)種植梯壁植物:在茶園的護坡梯壁上、間隙中種植園葉決明、印度豇豆、盤地菊、平托花生、黃花菜等有價值的植物,種植規程因品種、茶園地勢、土壤肥力狀況的不同而異,一般以挖穴種子直播宜,每穴播種子3-5粒用細土覆蓋,不宜撒播影響效果。種植草類的目的是提高茶園植被覆蓋度,牢固梯壁,減輕水土流失,增強保土、保水、保肥能力,營造天敵息居地,實現茶園生物多樣性;在幼齡茶園實行鋪草覆蓋,套種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及紫云英、苜蓿之類的綠肥,種植規格及方法參照投產茶園。
(六)建設蓄排系統:根據茶團體規模大小和座向設計安排,建設蓄水池、蓄水坑,蓄水池容量一般15-20m³為宜,有條件的也可建過濾池,容量一般為30 m³;蓄水坑容量一般以3-5 m³為宜,蓄水的目的是截留排澇、生產灌溉用水。同時在茶園內側修筑深15cm、長5-10m的竹節溝,解決雨期排水,保護茶園地表完好。茶園面積大、集中蓮片的可考慮安排組裝噴灌系統,提高灌溉質量,改善生態環境,增強抗旱防旱能力。
(七)安裝防控設施:因地、因園制宜蟲情測報燈、物理殺蟲燈,有利減少危害蟲口,提高病蟲害防治效能和茶葉產品的衛生質量安全。同時在茶園內放養雞、鴨、鵝等禽類,具有消滅害蟲、禽糞肥土、增加土壤有機質和輔助人工除草等功效,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八)改良品種結構:品種改良是生態茶園標準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般宜于選種高優型、高抗性良種。如:黃觀音、茗科一號、黃玫瑰、紫龍袍、白芽奇蘭等,通過良種引種,優化茶園布局和品種結構,提高茶園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