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園換種改植,是新茶園建設的一部分,是一項科學實用的新技術。針對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01年提出的用10年時間,實現全省茶樹無性系良種化60%的要求,各地和服積極響應,一方面進行無性系良種新茶園的建設,另一方面著重進行老茶園的換種改植。5年來,浙江省開展了良種化工程建設,至2005年春茶結束,全省茶園面積236.06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面積就達12.28萬畝,包括換種改植面積2.25萬畝。目前,全省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占茶園總面積的34.73%。但要再用5年時間達到無性系良種化60%的預期目標,還需要繼續努力。
目前,全省茶園面積已達236.06萬畝,今后再要大面積開發新茶園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按照無性系良種化60%的要求,還有近100余萬畝老茶園需要改造,因此對現有荒蕪、衰老的有性系茶園進行換種改植就成了當前良種茶園建設的關鍵。老茶園換種改植技術對推進各地無性系良種化的進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老茶園的挖掘
用人工或挖機連根挖去老茶樹,機械挖掘深度一般在60cm以上。挖掘機由外向里或由低向高挖掘,并每次用挖掘機敲擊根部帶起的泥土,減少我工整理強度;挖起的老茶樹可立即人工整理出園,亦可干燥后原地焚燒,以增加土壤肥力。焚燒老茶樹時,四周必須要有專人看管,注意安全,嚴禁在有風時進行。目前紹興、上虞等許多縣(市)采取了這一措施。
2、土壤消毒和平整
老茶園土壤中的害蟲或成蟲卵以及有害病菌大量存在,會對新種茶苗構成威脅,因此在土地平整前,要對土壤進行消毒。可將5%毒死碑均勻地撒地土壤上,每畝1.5kg,結合土地平整,翻耕入土。茶園內原路、溝、道路規劃合理的可繼續使用,如需調整的,可按規劃進行重新布置。在坡地茶園,如采用人工挖掘的,梯面可保持不變,只要對土壤進行平整即可;采用機械挖掘的,梯面寬度應根據茶樹行距而定,一般行距1.5m,沿等高線而筑,梯田略向里傾斜,茶園平整也要按照行距1.5m進行。
3、基肥的施用
茶苗移栽前,在茶行中間開一條種植溝,將基肥施入種植溝中。基肥應選用熟化后的有機肥,如廄肥、餅肥,并配施磷鉀肥。種植溝的寬度按基肥種類而定,如施用廄肥,開50cm×50cm的溝;基肥為餅肥或復合肥的,則開40cm×40cm的溝。每畝基肥用量以廄肥2t以上,或餅肥200kg,或復合肥150kg為標準。蔡肥也可混合施用,并每畝配施鈣鎂磷肥20kg、硫酸鉀15kg。磷鉀肥可摻入基肥一起施用,肥料施入種植溝后,應在上面覆一層土,以避免茶苗根系直接接觸肥料后造成傷根死苗。
4、良種茶苗的挑選
茶苗在選購時應嚴格把關,要選用一年半生(俗稱單春苗),或一年生的茶苗,要求苗木新鮮,莖桿粗壯,須根系發達。
5、良種茶苗的移栽
茶苗移栽一般在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或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最為適宜。茶苗采用雙條播,按大行距1.5m,小行距0.3m,株距0.4m的標準種植,采用兩條平行種植或凹溝栽植。技術要點為:在開好種植溝后,要在溝內施足基肥,然后回填生土,間隔一段時間后進行種植。種植時,每穴2株,要大小茶苗分別種植,即大苗兩株或小苗兩株一起種植。每畝所需茶苗約5300株。種植茶苗時要把并排的2株茶苗放入種植溝內,用小鋤挖穴,然后一只手扶茶苗,另一只手將土填入溝內,當填土至茶苗不露須根時用手將其輕輕往上一提,使根系自然舒展,再適當加細土分層壓實。待整塊茶園種植結束后,澆足定根水。定根水澆過之后,茶苗會下陷,需再覆一層松土至茶苗根頸處。當天移栽結束后,為減少茶苗水分蒸發,統一將茶苗地上部距根頸20cm以上的主枝剪去,保留3-4片真葉,對于分枝較高的迎霜等品種,可壓低修剪高度至16cm左右。另外,把多余的茶苗種植在茶園邊上,以備茶園缺苗時,進行補苗之需。
6、幼齡茶園補苗和施肥
茶苗種植后要定期檢查成活情況,發現缺苗、死苗的及時補齊。種植后3天內,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1次、雨天除外,以后視天氣而定,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種植約1個月后,當新根發出時,應施1次稀薄水肥,以后每隔20天施1次水肥,并逐漸增加施肥量。種植后的第2年,施肥時要注意開溝5cm左右,通常在春茶前、春茶后和夏茶后各淺耕1次并結合除草和施肥。尤其在秋季,要開深溝施氮肥與復合肥。
7、幼齡茶園的鋪草和套種
茶苗種好后,工在茶行間鋪上雜草、秸稈等覆蓋物,以保水保溫,減少雜草生長,提高茶苗成活度。因幼齡茶樹間空隙比較大,也可在行間因地制宜地種植綠肥植物和毛豆、玉米、花生等經濟作用,不僅可減少雜草的生長,還能起到保水保溫的作用,同時也可提高茶園經濟效益。但在經濟作用還沒有徹底成熟時,將其拔起鋪在茶行間作綠肥使用,最經濟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