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顆粒綠茶,只需在原有傳統綠茶機械基礎上,增加轉子揉切機,投入不多,卻能增加收益。該茶體形細小,大多是16孔左右的顆粒形和片、末形茶。產品可供出口和內銷,窨制茉莉花茶后,是生產袋泡茶的好原料,具有廣闊的市場。
一、生產顆粒綠茶的機械設備
以年產顆粒綠茶30t為例,應具備如下各種茶機。
1.初制機械設備
70型滾筒殺青機1臺,臺時產量100~150kg,安裝吸風排濕裝置的為好。
55型揉捻機4~6臺,臺時產量約70kg。
芙蓉705型轉子機1臺(江蘇省宜興市芙蓉茶場生產),臺時通過量約500kg。
30型解塊分篩機1臺,配5孔篩網,臺時產量約500kg。
16型自動烘干機1臺,應配置相匹配的熱風爐,臺時產量約60kg。
2.精制機械設備
36型平面圓篩機1臺,臺時通過量為500kg左右。篩網配置8、10、12、16、24、32、60孔。
齒切機1臺,臺時通過量為1000kg左右。
FZ 1型或FZ 500型風選機2~3臺,臺時通過量為150kg左右。
861型高壓靜電揀梗機1臺(杭州房地產工貿公司茶機車間生產),臺時通過量為500kg左右。
二、初精制工藝流程
1.初制
顆粒綠茶初制工藝分為:殺青、揉捻、揉切、解塊分篩和烘干5道工序。
(1)鮮葉。鮮葉老嫩與傳統條形茶相同,一般采用春茶末期和夏秋季質量中下檔、價格較低廉的鮮葉,以節省制茶成本。
(2)殺青。用滾筒殺青機殺青,操作時以投葉量的多少來掌握殺青程度。殺青葉含水率在60%~64%為好。殺青太嫩,顆粒茶少、片茶多,有損于成茶的經濟價值。夏秋季的鮮葉含水率常在73%左右,這樣,100kg鮮葉經殺青后的余重以70kg為適宜。
(3)揉捻。因所用鮮葉葉質較老,揉捻以熱揉為好,即殺青后不攤涼,趁熱揉捻。總揉捻時間為20min左右,開始2min不加壓,隨后逐步加壓,這樣有利于顆粒形茶的形成。
(4)揉切和解塊分篩。揉捻葉用轉子揉切機揉切,然后立即進行解塊分篩。解塊分篩配5孔篩網,篩面茶再進揉切機復切,當80%~90%的揉切葉通過5孔篩后,余下的10%~20%為頭子茶,不再揉切。篩下茶和頭子茶分別烘干。
(5)烘干。分毛火、足火兩次烘干易達到成茶干度要求。烘干熱風溫度為110~115℃。足火溫度不宜低,否則成茶青氣較重。因老式烘干機的爐灶橫管易破裂漏煙,所以烘干使用熱風爐為好。
2.精制
鮮葉經初制,待積累一定數量毛茶后再進行精制,這樣可提高工效和節省制茶成本。
(1)毛茶分篩。用平面圓篩機將毛茶按顆粒大小分開。
(2)齒切。對8孔面的頭子茶用齒切機切細后,再上平面圓篩機分篩。
(3)撩篩。經分篩后的8、10、12、16、24孔茶分別用平面圓篩機撩篩。32孔底、60孔面茶進行“撩頭割腳”,使各孔茶規格達到一致。
(4)剖扇。用風選機將經撩篩后的每個篩號茶進行剖扇,按茶葉身骨的輕重分出正口、子口、次子口茶。
(5)清風。用風選機將正口、子口、次子口茶分別再次風選,扇去毛衣、雜質等物,達到輕重一致,提高凈度。
(6)靜電揀梗。經清風后的8、10、12、16孔茶,分別用高壓靜電揀梗機揀去毛衣。重復揀剔1~2次,可達到凈度要求。若茶葉已受潮,含水率大于7%時,必須復火后再上靜電揀梗機,否則揀剔沒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