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采摘涉及的面廣,技術內容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的技術環節是留葉采、標準采和適時采三項。
1.留葉采
要多采茶,就必須在采的同時,在樹冠上留有一定數量的葉子,它的重要意義,已如前所述。它的內容包括留葉時期,留葉數量和留葉方法三個方面。
(1)留葉時期茶樹那一個季節留葉為好,這是與茶樹本身生育狀況和氣候條件密切相關的。綜合以往的有關試驗研究表明,留葉對當季和下季產量有一定影響,對隔季產量才有促進作用。因此,春茶留葉有利于秋季增產,秋季留葉有利于春夏茶,尤其是夏茶的增產。這是因為留葉的當季,不僅因留葉而減少了產量,而且留下了新葉在生長成熟定型之前,它的消耗總是大于積累的,盡管葉面積增加了,而實際可用于新梢萌發的營養物質卻相對減少了,因而對下季茶的產量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根據我所在杭州地區留葉時期試驗測定結果表時,在留一葉采的情況下,龍井群體種復壯茶樹,夏季留葉要比春季和秋季留葉增產5%左右,但從產量的相地增長率來分析,秋季留葉似乎更為有利。
鳩坑種茶園上進行的采剪結合技術試驗結果也表明,留葉時期以夏秋茶為好。
夏季或早秋留葉有利于全年增產,這個時期,我國大部分茶區氣溫高,留葉后葉片成熟快,生理機能也最活躍,光合作用強度大,積累的有機物質多,可為翌年春茶的增產奠定豐富的物質基礎。
具體在什么時候留葉為好,還應視各地的氣候條件和茶樹生育狀況而定。我國大部分茶區,春季氣溫溫和,雨量充沛,光照適當,并有根部貯藏物質的大量供應,新梢發得多,持嫩性強,能采較多的優質茶葉,以采為主的成齡茶樹,要多采葉少留葉,一般在春茶后期,夏季或早秋留葉。而以培養樹冠為主的幼齡茶樹和更新復壯茶村,則應以春季多留葉為好,因為旺盛生長的春梢,更有利于樹冠的培養。并視春季留葉狀況,再在夏季適當留葉,以補春季留葉的不足。
(2)留葉數量茶樹在年周期中,留葉過多過少,都是不適宜的。大量的研究數據證實,多留葉,雖可使茶樹樹冠長得高大廣闊,但也導致了茶蓬郁閉,葉片上下重疊,特別是中下層葉子的光合強度大大削弱,分枝少,發芽稀,茶果多,因而經濟產量反較低。反之,如留葉過少,盡管在短期內可促使早發芽,多發芽,獲得較高的產量,但由于同化面積小,光合產物少,使茶樹呈饑餓狀態,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長平衡遭到破壞,生理機能逐漸衰退,根系和枝干不斷枯死和縮小,產量急劇下降,茶樹未老先衰。
茶樹留葉的多少,一般以葉面積指數來衡量。據六十年代研究結果,壯齡茶樹適宜的葉面積指數為3-4,而老年茶村在3左右,產量較高。開采不久的青年茶樹,茶葉產量有隨葉面積增加而增加的趨勢。據杭州茶葉試驗場1978年的測定,杭州地區的高產茶園,葉面積指數也多在3左右。
茶樹葉面積指數的測定方法比較麻煩,在生產實踐上不易掌握,群眾的經驗,留葉數量一般以“不露骨”為適度,即以樹冠的葉子相互密接,見不到枝干為適量。
(3)留葉方法茶樹留葉方法有分批留和集中留兩種。分批留葉是按茶樹新梢萌發先后和生育狀況,在每個正常新梢上留下一、二片真葉,這種留葉方法,全年采期長,產量分配平穩,但采摘技術性強,不易掌握,采摘工效也較低。集中留葉多在夏茶或秋茶后期集中留養一批茶葉在樹上,這種留葉方法,簡單易行,采摘工效高,但全年采期較短,產量相對比較集中。
上述兩種留葉方法都是可行的,一般青年茶樹以分批留葉為好,壯年茶樹則可采用集中留葉的方法。
2、標準采
茶樹新梢在生育過程中,隨著不斷的展葉和成熟,重量逐漸增加,而茶多酚、咖啡堿、氨基酸、兒茶素等一此有效物質卻相對地減少,因此,制定一個適宜的采摘標準,按一定的標準采摘新梢,是既保證質量,又保證產量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技術環節。
(1)標準采的主要依據制定適宜的采摘標準,其主要的依據是茶樹新梢的生化組成和茶類對鮮葉的嫩度要求。
根據研究結果,茶樹新梢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各種組成成分的含量變化,具有明顯的規律性。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氮、兒茶素等與茶葉品質有密切關系的生化物質,一般是隨著新梢生育的老化而下降的,其含量高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