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茶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chr.et Spauld.●=●Colletotrichum eamelliae Mass.●]:是油茶嚴重又普遍的病害,從4月到10月都不斷為害,7~9月蔓延最快。病菌在枯花蕾、蕾痕、病果、病果柄、病葉芽、病枝越冬,借風雨、昆蟲和人為活動傳播。發病癥狀是:果實上最初在果皮上生圓形褐斑,邊緣一圈色深,中央部分較淺,后漸擴大,直徑10~15毫米,并出現輪生的黑色小點,在潮濕環境下,小黑點產生粉紅色分生孢子堆,病果早落;葉片上病斑初為紅色小點,擴大后呈棕褐色,具輪紋,其上密布黑色小點;嫩梢:病斑多發生在春梢基部,初為紅色,呈長橢圓形或菱形略下陷,后期變為黑褐色,中部帶灰色,有黑色小點及縱向裂紋,病斑環梢一周,梢即枯死;芽:病斑多發生在芽鱗片基部,呈黑褐色或黃褐色,如蔓延至子房花芽即脫落。病菌在冬日尚保留在樹上的各感病器官中都能越冬,孢子借風雨、昆蟲和人為活動傳播。
防治方法 (1)油茶品種間對炭疽病的抗性差異很大,在營造新的油茶林時,應選用抗病的優良品種;在現有林分中,砍除歷年感病重的重病株,補植抗病品種。(2)結合茶林撫育,剪除病枝、病果、病梢等,減少病菌侵染來源。(3)在有條件的地方, 可在3~4月噴藥一、二次,保護新梢嫩葉,7~8月噴藥二、三次,保護果實。用1:1:100(硫酸酮:生石灰:水):的波爾多液(用2%茶枯浸液配制)較為有效。
2.油茶軟腐病(病原尚未查明):又叫油茶落葉病,為害油茶成年樹和苗木,引起大量落葉落果。葉子在3月下旬開始發病,4~5月陰雨天氣蔓延迅速,大量發生,6~8月也可出現發病高峰,引起幾次落葉落果,10月后才逐漸停止。發病癥狀是:受害葉片初期在葉尖、葉緣或葉中部出現圓形或半圓形水漬狀斑點,陰濕天氣斑點迅速擴大,土黃色,邊緣無明顯隆起帶條,葉肉腐爛變軟,病葉能在2~3天內紛紛脫落,后期在病斑上長出許多灰黃色顆粒狀菌體,在放大鏡下呈白色紐扣狀,這是很明顯的特點。果實在6月開始發病,7~8月最嚴重。受害果實初期同樣出現水漬狀斑點,后擴展為土黃色或褐色圓斑,與油茶炭疽病癥狀相似,但顏色較淺,后期病部組織腐爛,發軟且有水汁。其上也會生顆粒狀菌體,天氣干旱時病果開裂脫落。油茶軟腐病在濕度大,生長衰弱的油茶林中較重,排水不良,雜草叢生的圃地發病也較多。
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病葉、病果,消滅越冬病菌。對生長過密的油茶林要進行修枝,使林內通風透光,圃地應選擇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的地方。在病害發生期可噴射1:1:100~150的波爾多液或可濕性退菌特600~800倍液。
3.油茶煤污病[●Meliola camelliae(Cart.)Sacc.,Capnodium theae Hara●]:或稱煙煤病,為害油茶枝葉,在葉正面及枝條表面產生黑色煤塵狀物,開始時呈圓形黑色斑點,有的則沿主脈生長、逐漸擴展并增厚,在枝葉表面形成一層很厚的覆蓋層,油茶樹的光合怍用受阻,生長衰弱,終至枯死。油茶煤污病菌利用綿介殼蟲的分泌物為營養來源,并由介殼蟲來傳播,因此本病常和綿介殼蟲共同猖獗。
防治方法 1)加強茶林管理,適當修枝疏伐,促進林內通風透光。(2)5月上旬綿介產卵期和8月中旬若蟲期噴12~20倍松脂合劑或50%三硫磷乳劑1,500~2,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500~1,000倍液殺死介殼蟲,另噴波美1度石硫合劑殺菌,石硫合劑和松脂合劑不能同時使用。(3)根據浙江省經驗,放養黑緣紅瓢蟲消滅綿介殼蟲,是防治油茶煤污病的好方法。(4)據湖南省湘潭地區林科所調查,油茶、山蒼子混交林內,油茶煤污病很少發生,認為山蒼子的揮發物對煤污病菌有毒殺作用。
4.油茶苗木白絹病(Sclerotium rolfsii Sacc.):或稱菌核性根腐病。本病為害很多種針闊葉樹苗木,油茶是受害較重的一種,嚴重時,株發病率可達60%以上。病害在6月開始發生,9月逐漸停止。苗木莖基部接近土面處感病變褐色,不久表面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并逐漸產生小型菌核。菌核初為白色,后變黃轉為褐色,如菜籽狀。苗木逐漸枯萎,苗根皮層腐爛,表面也有白色菌絲體和菌核產生。如土壤較干燥時,不易生成菌核,可將苗木根部保濕培養,2~3日后,即有菌絲體和菌核產生,這是可靠的鑒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