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茶葉栽培對環境、質地、品種、管理和加工等技術要求較高,至此,應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周密安排,才能顯現生產的最佳效益。
(一)、栽培技術要素
1、園地選擇:茶園建設要求選擇生態環境好、空氣清新、水源清潔、土壤未受污染和周邊無污染源的山場作為茶葉生產基地。同時要進行大氣、水質、土壤等方面的環境質量檢測分析和評估論證,生產園要遠離交通干線、工廠和城鎮5公里以上,與常規農業區之間至少要有50 -100m 以上寬度的隔離帶,并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天然屏障,實施有機農業生產方式管理。
2、標準化建園:對新建茶園土壤要求土層深達 1m 以上,耕作層深 50cm 以上,有機質含量>1.5%,PH值4.5-6.5之間,坡度在25°以下的丘陵地或平緩山坡地,合理設置茶園內道路和排灌水利設施,在茶園山頂營造防護林、道路旁植樹、邊緣保留自然植被、園內留植樹空間、埂壁護坡種草或套種綠肥,提高茶園植被覆蓋度,防止水土流失,全面掀開山皮,深翻 50cm 左右,修筑夯實土埂梯壁,構建等高梯級平臺,做到園、林、水、路相協調,美觀園貌;
3、品種選擇:茶園以選種矮腳烏龍、武夷肉桂、白芽奇蘭、丹桂、黃玫瑰、105、107黃奇、茗科一號、春蘭、金萱、翠玉、紫龍袍、水仙、福鼎大毫茶、九龍大白茶、元霄茶等無性系和抗逆性強的良種為宜。茶苗質量要求,苗高 20cm 以上,莖粗達 2.5mm ,植株健壯,無病疫,嚴禁選用基因工程、輻射處理技術繁育的茶苗,避免遺傳病菌入園。同時做到早、中、遲芽品種之間的合理搭配,有利生產管理和調節采制期矛盾。
4、種植規格:茶園應根據立地條件情況,采取單行雙株或雙行雙株條栽方式種植,且以行距 1.5m 左右,株距40 -50cm ,畝植茶苗2500-3000株為宜。在種植前要施足基肥,畝施經無害化處理后的農家肥1-1.5噸或茶樹專用肥100公斤或餅肥類150-200公斤或用綠肥作基肥。
5、科學管理:茶園的管理重點是保護生態環境、降低污染源和安全生產,應用有機農業技術培育管理。茶園通過種豆科類綠肥、鋪蓋稻草、放養蚯蚓有益生物等農藝措施培養地力;科學合理噴藥施肥,降低農殘和重金屬污染;應用農業、物理、生物技術手段實施病蟲害綜合防治,達到質量安全、節本增效、改善環境和保護天敵的效果,促進茶園生態良性循環。
6、合理修剪采養:茶園通過合理修剪和采養后,培育豐產高效和機械化采茶的樹冠蓬面。修剪有利茶樹早萌發、芽頭密、整齊快長,提高采摘指數和產量;采養應因樹而異,對幼齡茶園或臺刈改造后的茶園應以養為主,以采為輔,實行采頂養蓬、采中養側、采密養稀、采大養小和采面養內的“五采五養”措施,培育豐產高效的樹勢;對投產茶園應以采為主,以養為輔,要適時地、分期分批地采摘,做到能采則采,采凈而止,盡量不留或少留成熟新梢,有利保持茶樹正常生長發育。
7、采制加工:茶園在采制生產中,要注意污染問題。采茶機在采茶時選用無鉛汽油,能避免散發氣體物質污染鮮葉而影響茶葉衛生質量;毛茶初制要求廠房車間清潔衛生、通風透光、輕放堆壓、禁用含鉛物質機具、實行科學有序操作,禁止粗制濫造,影響茶產品質量安全;制成干茶后,適時運送倉庫有序堆放,保持庫內清新空氣,防止異味侵入污染。
(二)、主推品種與主推技術
1、主推品種:新發展的茶園大力推廣種植水仙、矮腳烏龍、茗科1號、白芽奇蘭、黃觀音、黃玫瑰、105、107、金萱、紫龍袍、元宵茶、福鼎大毫茶等茶樹品種
2、主推技術:茶園全面推廣實施高優茶葉栽培技術、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GAP栽培技術、生態茶園標準化建設技術、烏龍茶空調做青技術和茶葉精制加工智能色選技術。
|